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感到失望,因为上海、成都、广州三座城市

云舟史策说 2025-11-05 17:10:31

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感到失望,因为上海、成都、广州三座城市均未提交申请。   近日对下一届奥运会申报这还能事情吵得很沸腾,说起来原因也特简单,咱们中国的上海、成都、广州这三个重要城市,压根就没提交申办材料,没一个参与的。   这不只是一次拒绝,而是说明全球顶级城市和奥运会的关系已经在发生变化,以前城市拼命争办奥运,现在则变成双向选择,城市可以理性决定要不要参与。   奥运会现在的吸引力明显不行了,跟以前比差远了。   话说,1992 年巴塞罗那那届奥运,有 6 个城市抢着申办,到 2004 年雅典奥运,更是有 10 个城市争着要办。   可近几年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好多大型场馆赛后维护要花不少钱,最后大多都闲着,成了 “摆设”。   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算是少数的例外,能一直用得挺好,但这是因为有全国的资源支持,还有北京独特的城市规划,换了别的城市,根本学不来这种模式。   中国的一线城市在治理思路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更愿意把财政资金投入到学校、医院、公共交通等民生项目上,这些投入能让市民直接受益,比办一届短暂的奥运花费更实际、更有价值。   城市的发展重点开始放在“实际效果”上,而不是表面光环。   埃及、印度、印尼这些国家,根本没多少办大型赛事的经验,卡塔尔地方太小,能承载的人跟活动都有限,印度更别说了,办赛还得靠富豪家族撑着,基础设施也跟不上。   外界解读称,国际奥委会的失望,其实就是找不到愿意承担高昂成本的城市,过去挑选城市是奥委会主导,现在却变成他们焦虑寻找合适城市的局面。   上海、成都、广州的决定反映出全球城市理性思考的觉醒,如果奥运会想保持影响力,就必须改革模式,把举办奥运从城市负担变成可用资源,实现城市和赛事共赢,否则,“求城市办赛”的尴尬将成为常态。   总的来看,中国城市保持观望,选择不参与申办,体现了理性和务实。   奥运会不再是单纯的光环,而是需要考虑成本、赛后利用和长期收益的重大决策,全球顶级城市开始更注重自身发展利益,而不是被动追逐国际荣誉,这种变化对奥运会未来的申办格局有重要影响。   对此,你还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124
云舟史策说

云舟史策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