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A股大盘,简单说就是“大方向慢慢往上走,但过程会晃,赚钱得挑对地方”。不是

大满哥 2025-11-05 18:41:15

现在的A股大盘,简单说就是“大方向慢慢往上走,但过程会晃,赚钱得挑对地方”。不是普涨的牛市,也不是跌跌不休的熊市,核心是政策在托底、经济在修复,但老问题没彻底解决,新机会在局部爆发。

一、为什么说大盘能慢慢往上?三个硬支撑

1. 政策真金白银在托底

最实在的是12万亿化债政策,直接把地方政府近五年要还的钱砍到原来的1/6,还能省6000亿利息。这不仅能解决政府欠的“三角债”,还能让银行、建材这些跟政府项目相关的公司活过来。同时央行一直在放水,加上超长期特别国债往科技、能源这些领域砸钱,市场里不缺资金,就缺信心。

2. 公司赚钱能力在好转,大盘“成色”比以前足

现在上证指数就算回到4000点,跟2015年的4000点完全不是一回事。当时公司总利润才2万多亿,现在快5万亿了,翻了一倍还多;以前金融、能源占半壁江山,现在电子、计算机这些科技股占比从11%涨到33%。尤其是科技制造业,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涨10.2%,像做储能的双登股份,光AIDC储能业务收入就涨了113%,企业真赚钱,大盘才有支撑。

3. 估值不算贵,长线资金在抄底

现在A股整体估值比近十年60%的时候都便宜,社保基金这类“聪明钱”已经在行动了——三季度新进了63只股,重点加仓通信、电子这些科技赛道,还增持了保利发展这类龙头房企。外资也在回流,因为美联储在降息,美元没那么香了,部分资金会跑到A股找机会。

二、晃的风险在哪?三个“雷区”要避开

1. 房地产的坑还没填完

虽然政策在救市,要出房地产税收优惠,还准备用专项债收存量房当保障房,但现实是百强房企10月销量还跌了41.9%,不少中小房企还不上债。如果这部分风险蔓延到银行,或者拖累建材、家电销量,大盘肯定会被带下来。

2. 外资可能“抽风”

美联储虽然降息了,但后续会不会继续降还说不准——美国经济要是突然变好,可能就停了降息,甚至加息,到时候外资会回流美国,A股里的消费、科技龙头可能被砸一波。这是外部最大的不确定性,跟“天气”一样难预测。

3. 部分科技股已经太贵了

不是所有科技股都能买,像半导体、AI这些热门板块,估值已经比历史上95%的时候都高。有些公司光靠概念炒上去,三季报利润根本跟不上,一旦市场情绪变了,跌起来会很狠。

三、钱该往哪投?盯紧三个方向

1. 政策砸钱的科技赛道:AI+储能、先进制造

国家明确把“AI+储能”纳入战略,要求2027年搞10个示范项目,数据中心新建必须配至少15%的储能。这类公司已经不是讲故事,双登股份、南都电源这些企业的营收都翻倍涨,海外还在抢19GWh这种大订单,政策+需求双驱动,确定性很强。另外中企出海的机械、消费电子也值得看,中美关系只要不恶化,这部分利润增长很稳。

2. 业绩稳的消费:必选为主,可选看政策

食品饮料、医药这些必选消费,利润增速稳定在8%-12%,估值还不高,适合求稳的人。可选消费里,家电、汽车有以旧换新政策托底,龙头企业订单环比涨了15%-20%,但得等销量实实在在回暖,不能急着追。

3. 周期股的阶段性机会:基建、资源品

12万亿化债后,地方政府有钱搞基建了,工程机械、建材这些公司订单会慢慢多起来。另外铜、铝这些工业金属,因为全球流动性宽松,价格可能往上走,紫金矿业这类资源股有盈利弹性,但要跟着美联储政策和地产数据走,见好就收。

四、普通人的操作建议:别赌指数,要做“选择题”

1. 仓位别太满:留20%-30%的现金,万一遇到大盘因房地产或外资问题回调,能抄底优质科技或消费龙头。

2. 别追高热门股:半导体、AI涨太多的先躲开,等回调到关键位置再看;反而可以关注调整到位的创新药、新消费,跌透了才有机会。

3. 跟着长线资金学:社保基金加仓的科技龙头、消费白马,只要基本面没坏,跌下来就是机会,比自己瞎找题材股靠谱。

说到底,现在的A股是“结构性行情的常态化”——指数涨得慢,但选对板块每年能有不错的收益;选错了,就算指数涨,手里的票也可能不赚钱。核心是盯着政策动向和公司业绩,别被市场情绪带着跑。

0 阅读:0
大满哥

大满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