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那天,河南荥阳有个14岁女孩跟父亲吵了一架,心里憋着气,就自己录了段短视频发到网上,她说父亲已经四次偷看她洗澡,说话时情绪很激动,这个视频很快传开,引来很多人转发评论,大家都觉得这位父亲的做法很过分,人们对这类涉及孩子隐私的事特别敏感,一下子就成了热门话题。 没过几天,当地警察和妇联就出来澄清了,他们调查后发现女孩说的“四次偷看”不是事实,那天爸爸只是在阳台抽烟,因为担心烟味影响小宝宝,就敲窗让女儿递牙膏牙刷,整个过程没有偷看,也没有进浴室,女孩后来也承认那几次所谓的“偷看”,其实是爸爸没敲门进房间辅导作业,还有一次就是递东西那次,视频她自己删掉了,还表示后悔发出去。 这件事背后其实有更深层的问题,女孩正处在青春期,脾气来得快,也爱较真,她爸爸在管学习方面特别严格,说话总是命令的口气,很少愿意听女儿说说自己的想法,女孩觉得爸爸总是不敲门就进她的房间,还不停地问这问那,这是不尊重她,可爸爸却认为这是他当父亲的责任,一点也没觉得自己做得过分,两个人平时就不太聊得来,这次吵架不过是长期积累的矛盾终于爆发出来而已。 事情发生后,社区工作人员、妇联和学校都行动起来,他们安排一家三口坐下来谈话,女孩先开口道歉,承认自己不该随便把视频发出去,父亲也跟着低头认错,说自己只顾着提要求,没考虑女儿的感受,妈妈也承认平时总回避矛盾,没能帮上家里人的忙,学校方面也提醒其他同学不要议论这件事,保护好女孩避免让她再次受到伤害。 这件事确实有意思,现在的孩子特别看重自己的私人空间,就算是爸爸没有敲门直接走进房间,这些孩子也会觉得这是打扰了他们的隐私,老一辈人常常认为一家人不需要那么多讲究,可孩子们的想法不一样,这种认识上的差距其实是家庭教育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不是要分谁对谁错,而是大人和孩子根本就在两个不同的频道上交流。 现在这件事差不多过去了,地方上会定期去看看女孩家里情况,关心女孩情绪有没有平稳下来,也观察父母是不是改变了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他们希望其他人别再一直盯着这件事不放,因为这既没有犯法也不是什么大案子,其实这种家庭矛盾很常见,很多家长都碰到过类似问题,只是没有被拍成视频放到网上传播。 我看了不少类似报道,发现孩子们越来越习惯用手机表达不满情绪,但社会上的反应常常分成两派,一派指责家长,另一派批评孩子不懂事,其实这种对立没有必要,像这次调解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大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选择坐下来好好沟通,很多时候化解矛盾比分清对错更加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