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报道,河南漯河,男子收到87000多粮款,结果,还没来得及高兴,银行卡就被冻

文史充点站 2025-11-05 23:20:44

4日报道,河南漯河,男子收到87000多粮款,结果,还没来得及高兴,银行卡就被冻结!原来,他收到的粮款,竟然是涉诈资金!被天津警方冻结,让他把钱退给当地受害人,卡才能解冻!现在不仅粮食没了,连钱也没了,男子面对媒体伤心流泪:我也是受害人,警方应该去找诈骗人员,而不是一直让我退钱! 河南一位粮商卖出粮食后,收到买家转来的8万多元货款,钱刚到账没几天,银行卡就被警方冻结了,原因是这笔钱涉嫌电信诈骗。 同样的事还发生在另一位河南农民身上,去年11月,他卖粮收到28万元,也因为涉诈被冻结,两个人都说自己是正常做买卖,粮食给了,钱也收了,怎么就成了诈骗案的一环? 骗子的手法其实不复杂,他们先通过电信诈骗骗到钱,然后让受害人把钱直接打到卖粮人账户里,说是买粮食,粮食拉走后迅速变现,等卖粮人发现账户冻结,骗子早就跑了。 按照反电信诈骗法的规定,警方发现涉案资金必须尽快冻结,防止钱继续流转,这个程序本身没问题,但对卖粮人来说,影响确实不小。 那位粮站老板说,他收粮食的钱是从银行贷款来的,账户一冻结,贷款还不上,征信受影响不说,后续生意也没法做了,粮食已经给了对方,现在货款又拿不到,只能干着急。 河南新乡那起28万的案子后来解决得比较快,央视报道之后,两地警方联合调查,48小时就查清了交易细节,确认卖粮人确实不知情,很快就解冻了账户。 这类事情要避免,关键还是交易时多留个心眼,大额交易最好去银行柜台转账,顺便问问对方能不能提供资金来源的说明,虽然可能显得不太信任人,但总比出事后麻烦强。 交易过程中的聊天记录、转账截图、过磅单、提货单这些都要留好,万一真遇到问题,这些材料能证明你是正常做生意,不是参与诈骗。 如果账户被冻结了,第一时间配合警方调查,把所有交易证据提供齐全,律师说只要能证明是正常交易且不知情,法律上认定为善意取得,账户最终是可以解冻的。 现在农产品交易很多都在网上谈,见面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家如果特别爽快,出价还高,反而要多问几句,正规粮商一般都有营业执照和固定的联系方式,这些可以提前核实一下。 “这事儿真是越想越气!农民辛辛苦苦种点粮食,老老实实卖了,结果钱没到手,卡先冻了。骗子逍遥法外,最后是种地的和被骗钱的普通人在那儿互相难受,这叫什么事儿?” “要我说,警方冻结账户追赃的思路可以理解,但也不能“一刀切”啊。人家粮贩子粮食都让人拉走了,钱货两空,这不等于让老实人替骗子背锅吗?法律上不是有“善意取得”这个说法吗?正常买卖、不知情、价格也公道,就应该保护这样的交易。” “不能因为骗子用了这笔钱,就让一个无辜的生意人承担全部损失,这不合情理,也寒了老百姓的心,而且大家发现没有,这种事儿最近好像特别多。” “河南新乡那对母子,28万卖粮款说冻就冻,全家差点被逼上绝路,虽然最后媒体报道后解决了,但难道每次都要闹上新闻才能有个说法吗?普通农民哪有那么大的能量和资源去折腾?” “反诈的初衷是好的,但手段能不能更精准些?追着骗子跑难度大,冻结农民账户倒是“快准狠”,这逻辑说不通啊。” 还有网友说得挺在点子上,“银行为什么不能在转账时多一道风险提示?或者建立个第三方担保平台,像网购一样,确认没问题再放款,这样既能保护买家,也能保护卖家,现在这样,感觉防御的风险全压到了交易链条里最没有防备能力的人身上。” “最让人无语的是,听说那些骗子为了洗钱,甚至愿意赔本做买卖,宁可自己亏几千块也要把粮食倒手出去,这说明什么?说明骗子把咱们农民和商户的心理、还有现在的执法流程都给摸透了!知道用这招安全、高效,最后倒霉的不是他们自己,这才是最让人细思极恐的地方。” 这种“卖粮款变赃款”的坑该怎么防?是不是以后做大额交易都得让对方先开个“资金清白证明”?或者你对这件事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信源:民生频道

0 阅读:7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