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联合国交完2025年会费,金额高达50多亿,真是让人肉疼!没想到刚交完没多久,联合国10月初又开口要钱,否则只能裁员,结果到10月底,我们又全额汇出6亿857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0多亿。 联合国这会费缴纳的事儿,说白了就是按规矩办事,但规矩执行起来总有那么些“幺蛾子”。1945年成立时就定下的按比例分摊章程可不是摆设,国民生产总值、人口、贸易份额全得算进去,每三年还得根据各国经济账重新调一次,谁也别想耍小聪明改规矩。 就拿2025年来说,常规预算刚突破35亿美元,咱们中国按19.6%的比例一算,正好是50多亿人民币,这笔钱要管联合国总部的水电房租、国际法庭的案子审理,还有全球各地的外交协调,真是一分都不能省。 可能有人觉得这钱花得肉疼,但咱得认这个理儿,经济上去了,分摊比例自然跟着涨。回溯十几年前,2010年咱们的常规预算比例才3.189%,一年缴8000万美元就够了。 到2013年跳到5.15%,2016年冲到7.921%,2023年更是涨到15.254%,当年4.46亿美元的会费一分没差按时到账。 2025年比例升到近20%,对应的50多亿人民币,本质上是咱们经济体量在全球分量的直接体现。 就别说10月底又汇出的6亿8573万美元,这大概率是维和摊款——要知道维和预算和常规预算是两码事,中国在维和经费里占比约24%,仅次于美国的26%,等于常规和应急两份担子一肩挑。 但最让人膈应的是,守规矩的人掏真金白银,耍无赖的却能占便宜。就说美国吧,拿着22%的最高分摊比例,却常年当“欠费大户”,截至2025年9月底,光2025年的常规预算就欠了8.26亿美元,加上往年的欠款和维和费用,总额超30亿美元。 这可不是小数目,要知道联合国2025年常规预算才37.2亿美元,美国这一笔欠款就快顶上全年预算的八成了。 而且讽刺的是白宫还计划在2026年彻底停缴维和资金,简直是把联合国当成了不用付费的“公共厕所”。 美国这一欠,连锁反应就来了。截至2025年9月底,联合国只收到66.2%的2025年会费,比去年同期少了12个百分点,资金缺口高达18.7亿美元。 秘书长古特雷斯被逼得没办法,10月刚提交的2026年预算方案直接砍了5.77亿美元,人员编制要削减18.8%,2681个职位说没就没,连维和部队都得减员四分之一,9项维和任务直接受冲击。 其实古特雷斯也想过破局,最近在联大特别会议上提了改革方案,想把欠费国的投票权和缴费情况挂钩,还打算找私人捐赠补窟窿。 可这主意一动,就踩了美国的尾巴——美国占着安理会否决权,这种动它“奶酪”的提议大概率会被摁死。 毕竟一旦投票权和缴费挂钩,美国那些拖欠的30亿美元就能直接让它丧失在联大的话语权,它怎么可能同意? 这时候中国代表站出来说“不能让发展中国家替发达国家买单”,真是说到了根子上。要知道各国分摊比例差距大得离谱,美国22%,中国近20%,而汤加这样的小国才0.001%,连塞牙缝都不够。 要是真让发展中国家填窟窿,相当于让工薪阶层替亿万富翁付账单,哪有这样的道理? 而且中国向来是规矩的守护者,2020年疫情最吃紧的时候,4月就缴清了全年3.5亿美元会费;2021年也是足额缴纳,联合国官员都忍不住点名表扬。就算2025年有短暂的支付延迟,也很快全额补上,和美国那种常年赖账的性质完全不同。 现在的局面就是,中国这样的守规矩国家扛着大头,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装穷耍无赖,联合国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古特雷斯的改革方案看着美好,可过不了安理会这一关就是废纸一张。 说到底,这不是钱的问题,是规则执行的问题——要是连“谁消费谁买单”的基本道理都讲不通,再合理的分摊制度也会变成“老实人吃亏”的笑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