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养出一“白眼狼”?赖账中国4亿美金,赶走中企高管后,竟然还好意思喊话:希望中企

访云漫说 2025-11-07 20:45:34

又养出一“白眼狼”?赖账中国4亿美金,赶走中企高管后,竟然还好意思喊话:希望中企涨工资,非洲这个小国到底哪来的底气? 2024年,尼日尔政府遇到财政困难,中国企业提供了4亿美元的预付款贷款,条件是用未来的原油来偿还。这本来是个互助的安排,大家都觉得合理。 可没想到,一年后情况变了。2025年3月13日,尼日尔军政府发出命令,要求三名中国高管在48小时内离开国境。 同时,炼油厂的账户被冻结,一家中资酒店的经营执照也被吊销,理由是涉嫌歧视性经营。这一系列动作来得突然,让合作关系一下子紧张起来。 军政府给出的解释主要集中在薪资和采购问题上。他们说中国高管月薪约1.16万美元,而本地员工平均只有1200美元,差距过大。 另外,还指责中企不重视本地化采购,倾向于从外面买设备和材料。 其实,本地员工的工资已经是尼日尔最低标准的2.5倍,高管的薪水考虑到他们在艰苦环境下的责任和技术要求,也算正常范围。 尼日尔工业基础弱,很多专业设备本地确实生产不了,中企已经在可能的地方尽量用本地产品,还组织培训让当地人逐步接手更多工作。 一些专家分析,这可能和政府资金短缺有关,想通过这些方式施压,争取更多让步。 赶走高管后,尼日尔方面尝试自己管理油田和炼油厂。结果产量很快降到4000桶,设备出现各种问题,需要维修的地方越来越多。 能源部长后来表示,他们确实没料到运营这么复杂,中国提供的技术支持不是轻易就能取代的。首都的一些加油站开始出现排队现象,油价有所上涨,当地居民感受到不便。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尼日尔工会和政府又提出要求,希望中国企业继续投资,同时给本地员工加薪。 如果不答应,他们甚至提到可能组织罢工。这让局面更复杂,一边是债务没还清,一边还想额外获得好处。 尼日尔这么做的原因,可能有几方面。军政府是2023年通过政变上台的,国内情况不稳,需要找办法巩固支持。 他们强调资源主权,批评外资企业,借此激发民众情绪,转移注意力。另外,他们觉得中国离不开这里的资源。 尼日尔铀矿储量丰富,供应了中国核燃料进口的12%,这关系到多家核电站的运行。所以,可能认为中方会选择忍让,避免中断供应。 还有外部因素在起作用,法国作为前殖民国,对这里仍有影响,美国提供了5亿美元援助,可能在推动一些调查。 俄罗斯的瓦格纳集团也介入,提供军事帮助,换取资源方面的倾斜。尼日尔或许觉得自己在国际间有回旋余地,能多方平衡。 不过,这种做法也带来风险。中国企业已经向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提起仲裁,寻求12亿美元的赔偿。根据两国间的投资保护协议,这个案子有一定胜算。 如果尼日尔输了,不仅要付钱,还可能影响国际形象,让其他投资者犹豫。炼油厂的部分停摆已经让经济受损,产量下降直接影响收入。 本来石油产业是支柱,现在问题一出,连锁反应就来了。双方还在谈判,中企没完全切断合作,留了些空间。但这事也让大家看到,国际投资总有不确定性,尤其在政策多变的地方。 从整体看,这不是单纯的商业冲突,而是涉及政治、经济和外交的多层问题。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类似项目,通常注重长期合作,帮当地建基础设施,培养人才。 尼日尔这个例子,提醒大家风险控制很重要。军政府想保护本国利益,可以理解,但方式太急,可能适得其反。 最终,合作还是得靠互信,单方面施压难持久。希望通过对话,能找到平衡点,让石油项目继续惠及双方。

0 阅读:0
访云漫说

访云漫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