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来得太快!6日报道,浙江杭州某小学门口,老师开车进校门时,学生列队大喊:“老师早”,进来一辆车就喊一次!短短50秒的视频里,进了10辆车,学生们喊了10次:“老师早”!网友吐槽:我把老师当园丁,老师把我当家丁! 杭州笕桥小学门口最近出现了一个场景:学生们列队站在校门口,每当有老师开车进校,就齐声喊“老师早”,有人拍下了这段视频,50秒内学生们重复了十次这样的动作。 视频传到网上后,评论区分成了两派,一部分人觉得这是在培养孩子的礼貌习惯,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种做法存在问题,争议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学生在车流中列队存在安全隐患,这种机械式的问候是否真的体现尊重,以及为什么只对开车的老师这样做。 学校最初的回应是,视频经过了剪辑,实际情况是老师会在车内回应学生,并且已经报警处理,但11月6日,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发布通报,确认该校在晨间师生礼仪活动中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已对相关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要求立即整改。 这个通报提到了几个关键点:学校组织的这个活动确实存在,并非视频造假;这种做法被定性为形式主义;学校需要立即停止并整改,从通报的表述可以看出,问题不在于学生向老师问好这个行为本身,而是具体的实施方式。 让孩子学会尊重师长,这个教育目标没有错,但具体怎么做,确实值得商榷,有位在小学任教二十多年的老师说,她见过最自然的师生问候,是在走廊里、操场上,学生主动说声“老师好”,老师微笑着回应“你好”或者聊两句,这种日常的互动,比任何刻意安排的仪式都更能让孩子感受到尊重的真谛。 孩子学习礼仪,更多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如果老师在日常中对学生保持尊重和耐心,学生自然会学到如何尊重他人,相反如果只是让孩子机械地重复某个动作,他们很难理解背后的意义。 这次事件也暴露出一些学校在教育理念上的偏差,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希望孩子能学到知识、培养能力、形成良好品格,至于这些表面的仪式感,并不是教育的重点。 一所学校的品质,更多体现在课堂教学质量、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校园文化氛围这些实质性的方面。 类似的现象在其他地方也偶有出现,去年某地一所幼儿园让孩子们列队迎接园长上班,也引发过讨论,这类事件反映出部分教育机构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过于注重形式上的东西。 教育局的通报发出后,不少人关心后续会如何处理,按照以往的经验,涉事学校通常会召开会议总结问题,调整相关做法,更重要的是这次事件能否引起更多学校的反思,在日常管理中避免类似的形式主义。 其实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有很多更好的方式,比如在晨会上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尊重,组织师生共同制定校园礼仪规范,或者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让孩子自然养成好习惯,这些方法可能不那么“显眼”,但效果往往更持久。 “这事儿看得我真是无语了,学生成了老师的“迎宾队”了?大早上站门口,进来一辆车喊一次老师早,50秒喊了10次,孩子嗓子都哑了,车里的老师连车窗都不摇下来。” “这哪是尊师重道,分明是形式主义表演,学校一开始嘴硬说视频是恶意剪辑的,还报警,结果第二天就被教育局通报打脸,要求整改。” “这变脸速度也太快了,明明就是自己安排不当,还怪别人剪辑,典型的“死不认错”。 最让人反感的是这种不平等的感觉,老师舒舒服服坐在车里,孩子们在路边一遍遍敬礼。” “尊师重道是双向的,老师是不是也应该下车和学生打个招呼?这种单向的“表演式”问好,只会让孩子觉得尊重是单方面的讨好。” “而且校门口人车混行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学生安全应该是第一位的,为什么不能实现人车分流?如果学校条件有限,老师是不是可以提前到校或者把车停远一点,避免和学生入学高峰冲突?” “说到尊师重道,我印象中最温暖的是以前老师每天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帮学生整理红领巾,问问“早饭吃了吗”,学生发自内心地喊一声“老师早”,那种感情是真诚自然的,而不是这种机械化的列队喊口号。 ” 你觉得真正的尊师重道应该是什么样的?你遇到过哪些让你感动的师生互动,或者反感的形式主义教育方式?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用户20xxx36
杭州还有这么破的小学吗。
呵呵
不知道的以为是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