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买保险不一样,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有的保险首先是吞了你的本金,再按条款逐级逐年返利。 踩进了保险的坑,后悔都来不及,你瞧那厚厚的一本合同条款,字迹比蚂蚁还小,看得你是眼花缭乱。再看那推销员小姐姐,甜言蜜语哄你开心,让你陷入了都不知自己是谁。她只给你讲个合同大概,宣扬保险是如何如何的好,具体细节需要客户自己去揣摸,自己去了解。 我孙子出生的时候,来了一位儿媳妇熟悉的保险推销小姐姐,人长的挺标致,可能是经过了专业培训销售员,套路让你无法拒绝她的盛情,但没想到她是骗你没商量。 她给孙子推销的是“平安保险”,也就是说这份保险能让孩子健康成长,遇有意外和病痛都可以赔偿和报销。她只说一年缴纳5000元的保险费用,直到十八岁,本金可用于教育基金一次性领取,这当然是件好事,于是听信了她的话便签字成交了。这推销员还逢年过节带上礼品上门看望孩子。 交了四年后,问题来了,推销员杳无影踪,要客户与保险公司对接。当儿媳妇去公司对接时被告知,保险费每年要增加5000元激纳1万元,负责接待的公司管理说:这是合同条款上白纸黑字写明的。他戴上眼镜翻开合同文本,找出那一行字,并用铅笔画出了红杠让儿媳妇看,儿媳妇目瞪口呆,无言以对。她只能拨打自己曾经相识一场的推销员,手机的回音是:你所拨打的电话号码是空号。 儿媳妇火冒三丈,立即要求退保。没办法,人家的地盘人家做主,最终解释权也在人家手里,最终亏了两万,结束了这场被骗的游戏。 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宁可相信 拐子的腿,也不可相信推销员的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