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大爷靠种地,辛辛苦苦攒了10万块钱,本想着做养老钱,谁知儿子知道后,让

辨案析历 2025-11-08 16:51:21

河南新乡,大爷靠种地,辛辛苦苦攒了10万块钱,本想着做养老钱,谁知儿子知道后,让他把钱借给孙子要做生意。孙子是家里的亲骨血,大爷自然不会拒绝,本以为孙子周转一下会还给他,谁知这钱一去就要不回来了,要的急了,孙子甚至扬言要把他赶出家门。大爷心寒又气愤,谁知,孙子却表示,自己压根就没有借过爷爷钱,是爷爷和姑姑合起伙来,要坑她35万,他家的矛盾,就是有人背后挑事。 张大爷和老伴都80多岁了,身体不太好,张大爷有心梗和脑梗,老伴得了糖尿病,两个人每天都要吃药维持。 以前,他们种了七亩地,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攒的钱,都存到村头一家面粉厂里头了,十来年下来,总算存了10万块钱。 有了这笔钱,张大爷心里就踏实多了,他和老伴晚年的养老肯定没问题,吃穿药钱足够。 可惜,天不遂人愿。两年前,他们的独子知道了这10万块钱的事,二话不说,硬逼着老两口拿出来,说是要帮孙子小张做生意用。 张大爷挺纠结,孙子是自家的亲骨肉,宝贝得不行,从小都是他们一把屎一把尿带大的,现在人家开口要钱,不给肯定说不过去。 再说儿子还打包票说会还,张大爷心里虽然不舍,但也只能点头。 于是,他亲自领着孙子小张去面粉厂,面粉厂老板二话没说,直接把10万块钱通过手机转账给了孙子,还立了个字据证明这事。 张大爷当时没多想,只觉得都是自家人,哪还用打欠条?就当是借给孙子用了,反正等他挣钱了就能还回来。 谁料,这钱一给出去就收不回来了。老两口现在穷得叮当响,买药的钱都掏不出来。 张大爷越想越气,自己和老伴省吃俭用存的钱,到头来害他们药都断顿了。 更寒心的是,孙子小张不仅不还钱,态度还凶巴巴的,甚至扬言要把他们老两口赶出老宅。 那可是张大爷的父亲当年留下来的地方,他自己拆旧盖新,给儿子盖了风光大院子,孙子一分钱没出过。 以前小张做生意要贷款,他还心软地把房子过户给了孙子,结果现在孙子翻脸不认人。 老伴在旁边伤心的直掉眼泪,张大爷是独子,儿子孙子也都是单传,这孩子从小就是他们的心肝宝贝,全家人都宠他,咋能办出这种事来?真让人心都碎了。 但孙子小张的说法可大不相同。他一口咬定自己没拿过爷爷的钱,还说爷爷年纪大了,脑子糊涂了,十句话里有九句半都是假的,根本就没这回事。 小张语气强硬,他还拿出手机录音,声称张大爷和他闺女,也就是自己姑姑合起伙来算计他,想骗他35万。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这些年的生活起居全靠他撑着,水电费是他交的,看病、走亲戚也都是他陪着,洗澡一周一回都是他跟着伺候。 家里头的冰箱、电视、油烟机这些家电,全都是他添置的,一家人本来和和睦睦的,就怪有人在里头挑事,所以爷爷才各种闹腾。 张大爷听了更来火,他表示,自己和儿孙的矛盾不为别的,就是那10万块钱惹的祸。 面粉厂老板也出来作证,说张大爷确实存了10万块,而且两年前他亲自转账给小张,这事儿假不了。 可小张还是不认账,强调自己没打过借条,也没欠爷爷钱。两边就这么吵来吵去,谁也说不清。 好在村里干部出面了,表示会继续协调解决。张大爷的孙女也跑来表态,都是一家人,他们做小辈的不会记仇,该孝顺还是会孝顺。 至于小张口里所说的有人挑事,究竟是谁,所为何时,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相互理解和包容才能和睦长久。 《民法典》第679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 本案中,张大爷让面粉厂老板将10万元转账给孙子小张用于做生意,属于以转账方式提供借款,符合该条“提供借款”的要件。 虽无书面借条,但有转账记录、面粉厂老板的字据及证言,可证明借款的实际交付,借贷关系依法成立,除非有相反证据推翻,否则小张应承担还款义务。 张大爷作为出借人,需举证证明借款事实。现有转账记录、第三方见证,已初步完成举证责任。 而小张否认借款,称是爷爷与姑姑“合伙算计”,则需提供证据,如录音内容、其他证人等来支持其主张,若其仅有口头否认而无有效证据,法院难以采信。 张大爷可以收集保存转账凭证、证人证言等证据,必要时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保障养老与医疗费用。 但家里人之间,不管钱的怎么处理,至少得讲良心,别让亲情输给利益,不然最后伤的不只是钱,还有彼此的感情。

0 阅读:1
辨案析历

辨案析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