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玲喊话淘宝欺骗消费者刘嘉玲于2025年11月10日通过微博直接喊话淘宝、天猫平台,指控其纵容商家侵权并欺骗消费者,事件核心是第三方商家盗用梁朝伟肖像进行虚假宣传。以下是事件关键信息及社会反响的整合:
🚨 一、事件核心:商家侵权与平台责任
侵权详情
涉事商家为天猫国际“ENCARE海外旗舰店”,在其销售的保健品“新西兰ENCARE耳牛免疫球蛋白”商品首页使用梁朝伟半身照,暗示其代言关系,但详情页未标注授权信息。经核实,梁朝伟从未与该品牌合作,照片疑似源自综艺剧照。刘嘉玲公开质问平台:“这么严重的侵权,欺骗消费者是你们的市场营销策略吗?”。
历史关联
2025年7月,刘嘉玲曾针对“好阿优酒业”盗用梁朝伟肖像发布律师声明索赔,但当时仅追究商家责任。此次是首次直接问责淘宝平台监管责任,质疑其审核机制失效。
⚖️ 二、平台争议与公众反应
淘宝的信任危机
广告乱象:事件爆发时,淘宝正因“强制跳转广告”被杭州市监局调查(11月6日启动),该广告通过摇一摇触发技术强制引流,关闭按钮设计存在误导。12
退货率高企:双十一期间部分女装商家因过度修图、尺码混乱等问题,退货率高达80%-90%,暴露商品与宣传严重不符。
公众立场分化
支持维权:多数网民力挺刘嘉玲,认为平台需对商家虚假宣传担责,尤其保健品误导可能危害中老年消费者健康。
责任边界争议:部分观点指出侵权主体是商家,平台仅需履行“通知-下架”义务,但刘嘉玲公开喊话反映常规投诉渠道效率不足。635属于星星的小王妃-愿无违-
🔍 三、行业乱象与维权困境
侵权行为的普遍性
搜索结果证实,盗用明星肖像并非孤例。例如:
温峥嵘遭遇AI直播冒名卖货,维权无果;20
消费者反映多个平台存在P图明星假代言,甄别难度高。2243
维权成本差异
明星凭借舆论影响力可快速引发关注,但普通消费者维权依赖平台内部投诉或法律途径,过程繁琐且成本高昂。如结果6所示,取证需截图、录像甚至区块链存证,普通人难以落实。61035
💡 四、事件影响与行业警示
平台监管升级信号
公众呼吁平台优化审核机制,例如:
引入AI识别明星肖像滥用;
提高侵权罚款标准(按违法所得倍数计罚),替代目前顶格5万元的处罚。
消费者自我保护建议
警惕“明星同款”标签:商品页面使用明星肖像但未明确标注代言关系的,需谨慎购买;35
留存证据维权:通过淘宝“投诉卖家”通道举报,或向12315热线申诉。1035
📢 五、最新进展
截至11月10日,淘宝客服回应“相关部门正在处理”,但平台及品牌方未公开详细解决方案。商家曾辩称“赞助过梁朝伟参与的节目”,但遭网友反驳“节目结束两年无权持续使用肖像”。💎 结语
刘嘉玲的维权行动,既是明星对个人权益的捍卫,也折射出电商平台在流量竞争中监管失位的系统性问题。当“强制跳转广告”与“虚假代言”叠加,平台商业伦理遭受拷问。此次事件能否推动平台审核机制实质优化,仍需观察后续处理结果。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