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卡中国先进制程芯片,等于不让中国人吃面包,中国人就吃馒头,死不了。中国卡住稀土,等于不给美国人食盐,这个美国人还真无货可以替代。 美国从2018年开始就逐步收紧对中国先进芯片的出口管制,这事儿起因于中美贸易战的升级。特朗普政府那时候觉得中国科技发展太快,得掐住脖子,于是商务部直接把华为等公司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国企业卖给他们高端半导体设备和芯片。 简单说,这就像不让中国人吃面包,吃不着高档货,但中国人有馒头啊,能死不了。国内企业赶紧转向自研,华为的麒麟芯片、中芯国际的7纳米工艺,虽然起步晚,但咬牙追赶。 中国半导体产业投资猛增,国家基金砸钱进去,2020年到2023年,光是芯片项目就上千亿人民币。企业们从设计到制造,全链条发力,绕过美国技术壁垒。数据显示,中国芯片自给率从不到10%升到20%以上,虽然还差得远,但至少没瘫痪。 反观稀土这块,中国占全球产量80%,美国依赖进口90%。中国从2023年起加强稀土出口管制,要求许可证,针对国防和高科技用途审核严格。 这等于不给美国人食盐,美国的军工和电动车产业立马卡壳,因为稀土是磁铁、合金的核心原料,没它战斗机引擎和导弹都造不成。澳大利亚和越南有矿,但产量小,加工链不全,美国短期内找不到替代。 双方就这样互掐,谁先松手看耐力。中国经济体量大,产业链完整,坚持下去有底气;美国内部供应链乱,通胀高,扛不住的风险更大。 这贸易对峙不是一时兴起,得从历史背景说起。美国担心中国科技崛起威胁国家安全,2018年贸易战开打,芯片成了焦点。拜登上台后继续加码,2022年出台芯片法案,补贴本土企业如英特尔和台积电,同时限制对华出口EUV光刻机这类高端设备。 中国企业没坐以待毙,加大研发投入,芯片管制对中国的冲击主要在高端领域,如人工智能和5G。美国的理由是防止军民两用技术扩散,但实际是遏制中国崛起。 结果中国加速国产化,企业如长江存储在NAND闪存上追平三星。面包没了吃馒头,短期阵痛但长远刺激创新。 稀土这边,美国从2010年就开始担心依赖中国,那年日本和中国稀土纠纷后,美国重启本土生产,但进展慢。2024年中国进一步要求稀土产品出口报关时申报用途,美国国防供应链紧张,F-35战机部件延误。 全球稀土需求主要来自新能源,中国控制上游,美国下游产业吃亏。互掐不死人,但看谁扛得住。中国有14亿市场,内循环强;美国经济依赖全球链,通胀和失业压力大。 2025年数据显示,美国芯片法案效果有限,本土产能只增5%,而中国半导体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稀土短缺让美国电动车巨头如特斯拉转向回收材料,但效率低。 坚持下去,美国可能先让步,因为选民不满高物价,企业游说政府放松管制。中国则稳扎稳打,科技自立成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