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神一号遥十九的失利,像一场精彩电影在高潮处突然卡带。12时02分,点火升空,前三段飞得稳如老狗,所有人都等着开香槟,结果发动机提前“撂挑子”,一颗卫星就这么打了水漂。 这记耳光,来得有点响。近些年中国航天“赢麻了”,发射密集得像赶集,让人几乎忘了宇宙的冷酷。这次民营火箭的“掉链子”,恰恰是给这股高烧泼了一盆冷水。它提醒所有人,航天不是请客吃饭,每一次点火都是一场豪赌,容不得半点马虎。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句老话用在航天领域再合适不过。失败不是末日,而是通往星辰大海必须交的学费。这次的“闹脾气”,暴露的可能是技术细节的瑕疵,也可能是管理流程的漏洞。关键在于,能不能把这次摔跤的疼,刻进骨子里。 对于中国民营航天来说,这次的失败比十次成功更有价值。它戳破了“速成”的幻想,让所有人回归对科学的敬畏。下次的“钻天猴”能不能准时到位,就看这次能不能把教训吃透。毕竟,通往太空的路上,没有侥幸,只有严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