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特务头子毛森抓了一个交际花小姐,审讯时,毛森用刀划开她的衣服,轻蔑问

谈古论今朝 2025-11-11 00:26:17

1949年,特务头子毛森抓了一个交际花小姐,审讯时,毛森用刀划开她的衣服,轻蔑问道:“招还是不招?”说着就把烟头烫在她的锁骨上! ​​这个被抓的女人叫沈若雁,那年刚满26岁。在上海的十里洋场,没人不认识她——百乐门的霓虹下,她穿月白旗袍,执银质烟杆,能和外国领事谈笑风生,也能让军政要员为她一掷千金。 她的交际花身份从来不是自愿选择,而是潜伏的必要伪装。 祖籍苏州的她,父亲是民国时期的爱国教员,抗战期间因秘密传递抗日传单,被日军残忍杀害。 家破人亡的创伤刻进骨子里,18岁逃到上海时,她亲眼见国民党官员勾结日寇大发国难财,街头百姓连温饱都成奢望,革命的种子就此扎根。 当时的上海地下党正需要能打入敌人核心圈的人,她流利的英语、端庄的气质,还有对复杂环境的适应力,让她成了最佳人选。 百乐门本就是情报汇集地,军政大佬、特务头目常在此聚会,没人会对一个“只懂享乐”的交际花设防。 她那支银质烟杆是组织特制的,中空的杆身能藏密写纸,旗袍盘扣里嵌着微型胶卷,每次陪宴后的“补妆”“小憩”,都是她传递情报的关键时刻。 毛森抓她绝非偶然,1949年3月他刚就任上海警察局长,就掀起了疯狂的抓捕潮。 这位以“毛骨森森”闻名的特务头子,为了阻止上海解放,短短两个月抓捕了3000多名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300多人惨遭秘密处决。 有人匿名告密,说“沈小姐常和可疑人员接触”,毛森本就信奉酷刑逼供,认定一个娇弱女子扛不住皮肉之苦。 可他没想到,眼前的交际花远比想象中坚韧。 锁骨被烟头烫得滋滋作响,焦糊味弥漫审讯室,她疼得浑身发抖,却死死咬着牙没哼一声。 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对敌人的嘲讽——她清楚,自己掌握的上海城防情报,多拖延一秒,解放大军就多一分胜算。 那些平时围着她献殷勤的军政要员,得知她被抓后避之不及,所谓的“一掷千金”,不过是酒肉场的虚假情谊。 毛森见硬的不行,又抛出诱惑,说只要招供就给金条、安排去台湾,她直接一口唾沫啐在地上,骂他是民族败类。 后来据提篮桥监狱的历史档案记载,这类潜伏在风月场的地下党并非个例。 和她同期的朱枫烈士,就以“富太”“交际花”等多重身份穿梭于上海、香港等地,用化名传递核心情报。 她们都明白,在隐秘战线上,美貌和身份是武器,信仰和勇气才是支撑。 沈若雁被关押了22天,老虎凳、辣椒水等酷刑轮番上阵,身上伤痕累累,却始终没吐露半个字。 直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仓皇逃窜,地下党组织趁乱发动营救,她才得以脱险。 锁骨上的疤痕伴随了她一生,那是革命岁月的勋章,也是对侵略者和反动派的无声控诉。 很多人不解,她本可以靠美貌过锦衣玉食的生活,为何偏要选择这条九死一生的路。 可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太多像她这样的普通人,把家国安宁看得比生命还重。 毛森的残暴终究没能阻止历史车轮,那些倒在黎明前的地下党员,用血肉之躯铺就了解放之路。 沈若雁不是天生的英雄,她只是千千万万革命者中的一员,却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民族气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
谈古论今朝

谈古论今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