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郭沫若因病去世不久,他妻子于立群突然自缢身亡。原来,她在整理丈夫遗物

盘盘鸭 2025-11-12 17:43:44

1978年,郭沫若因病去世不久,他妻子于立群突然自缢身亡。原来,她在整理丈夫遗物时,得知姐姐早就怀了丈夫的孩子,而自己竟然还嫁给仇人,共同生活了40年。   1937 年于立忱自缢前,在绝笔信上写下 “无能为力矣” 时,绝不会想到 42 年后,亲妹妹于立群会因同样的人以同样方式离世。   而这一切的中心人物郭沫若,彼时已凭《女神》奠定新诗地位,却在情感里酿成两代悲剧。   1934 年日本东京,于立忱以《大公报》记者身份采访郭沫若,两人很快相恋。   那时郭沫若刚完成《屈原》剧本,文坛声望正盛,却已与日本妻子佐藤富子(安娜)育有四子一女。   他向于立忱承诺 “会离婚娶你”,哄她打掉腹中孩子,转身却继续与安娜生活。   这份欺骗,成了于立忱两年后自缢的导火索,年仅 25 岁便结束了生命。   1937 年上海慰问演出后台,21 岁的于立群初见 45 岁的郭沫若,对这位文坛巨匠一见倾心。   她不知姐姐的悲剧,更不知郭沫若的情感底色 —— 此前他已弃原配张琼华,新婚五天便离家。   那时郭沫若刚回国投身抗日文化运动,主编《救亡日报》,用文字唤醒民众,声望日隆。   于立群被他的才华与家国情怀吸引,很快与之同居,次年步入婚姻。   1938 年于立群随郭沫若回老家,见到原配张琼华时,对方已独守空房 23 年。   张琼华裹着小脚,终日劳作显老态,郭沫若解释 “她只是家中保姆”,于立群信以为真。   婚后她成了郭沫若的贤内助,不仅生四子二女,还协助他整理考古资料、抄写文稿。   彼时郭沫若正参与国史编纂,学术成就斐然,却对妻子隐瞒了与于立忱的过往。   1941 年重庆,郭沫若完成历史剧《孔雀胆》,借古讽今抨击时政,引发广泛反响。   而于立群正怀着身孕,仍坚持帮他校对剧本,甚至熬夜誊写手稿,毫无怨言。   她以为自己是丈夫的 “真爱”,却不知 1948 年,日本妻子佐藤富子会带着五个孩子找上门。   安娜的出现,让于立群第一次知道丈夫在日本 21 年的婚姻,痛苦却仍选择原谅。   1956 年郭沫若主持定陵考古发掘,为中国考古学发展留下重要资料,学术地位再攀高峰。   家中于立群依旧扮演着贤内助角色,打理家务、照顾孩子,还帮他整理《甲骨文合集》初稿。   她从未怀疑过丈夫,直到 1978 年郭沫若病逝,整理遗物时发现那叠姐姐与丈夫的书信。   信里姐姐怀孕、流产、被弃的细节,与郭沫若的文学成就形成刺眼对比。   1978 年冬,于立群在书房发现于立忱写给郭沫若的信,字迹里满是绝望与不甘。   她想起姐姐寒冬腊月写春联供自己读书的模样,再想起与郭沫若 40 年的婚姻,瞬间崩溃。   那时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已成为史学经典,可情感里的过错却无法掩盖。   她无法接受自己嫁给害死姐姐的人,更无法面对 40 年的婚姻全是欺骗。   1979 年 2 月,63 岁的于立群在房间自缢,与姐姐于立忱相隔 42 年,以同样方式告别世界。   郭沫若的一生,在文学、历史、考古领域成就卓著,《女神》《屈原》等作品影响深远。   可情感上,他弃张琼华、负佐藤富子、骗于立忱姐妹,最终导致两位妻子(于立群、于立忱)自尽。   正如他与安娜的次子所言:“父亲是家庭罪人”,才华与品德在他身上形成巨大鸿沟。   如今,郭沫若的文学与学术成就仍被载入史册,《女神》仍是中国新诗的里程碑。   而张琼华孤独终老、佐藤富子独自抚养子女、于立忱姐妹双双自尽的故事,也被历史铭记。   这段往事提醒世人:评价一个人,既要认可他的成就,也要正视他的过错。   那些因欺骗酿成的悲剧,静静躺在史料里,成为才华背后无法抹去的遗憾。     主要信源:(中华网热点新闻——妻子在整理郭沫若遗稿时,意外发现封信,不久后自缢身亡)

0 阅读:0
盘盘鸭

盘盘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