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交钱就别想对外开放!捐赠侵华日军罪证照片的马库斯,创办和平小屋不足一个月,连

旧时的酒价 2025-11-13 08:07:35

不交钱就别想对外开放 !捐赠侵华日军罪证照片的马库斯,创办和平小屋不足一个月,连遭所谓“自律委员会”破坏恐吓! 我在成都租了个小屋,和女朋友一起布置了不少我外祖父在抗战时期拍的照片、老礼物、历史资料,想着把这些东西对外开放,让更多人知道那段历史。11月1号那天小屋正式开放,第二天有人就来闹事。一个叫杨某某、打着“自律委员会”牌子的家伙,他上门说:每个月得交钱,不交就得关门。我问他凭什么,他说“不给钱就不让你对外开放”。你能想象吗?这是明摆着要挟。更气的是,真正把门给破坏的那个人贾某某,连赔偿都不理,还厚脸皮地说你还得交钱。不道歉、不赔偿,反过来让我掏钱,这合逻辑吗? 我那屋子,我们自己花钱租、自己布置。我展示的东西,是外祖父留给我的历史见证,是想献给东方大国那段艰苦抗日的岁月。没想到从好意出发,开这样一家“和平小屋”,却碰上了这么一出。人在这儿就像被软刀割,谈不上明抢,但暗里被压迫。说好的是让人记住历史、缅怀先人,现实却变成了有人说了算、有人当“自律”、有人划地盘,给个颜色看看。 不少人问我为什么在成都做这个屋子。其实理由很简单:历史不能忘,照片不能放到抽屉里。外祖父那代人承受的苦、流下的血,是实实在在的。他还拍下了敌军、炮火、逃难、胜利那一刻。让我觉得,若这些影像只躺在箱子里,就是一种辜负。于是我们女友俩把屋子开了,想让路过的人、对历史好奇的人停下来看看。但没想到,这么一场“钱权博弈”让初衷蒙了灰。 还有一点让我更难受:明明我按规办事,租地方、做装饰、开放预约、欢迎参观。那杨某某却不是按规走,而是直接来个“交钱了吗?没?关门走人”。他根本没出示什么合法证件、也没给出何为“委员会”正式审批,仅仅靠一个头衔就要钱,这让我感觉自己像个被勒索的小商贩,而不是一个搞文化展示的普通人。我们常说要尊重历史、尊重见证,可是我感觉那尊重被扭曲成了一张“钱票”。 如果真是“自律委员会”,那它该干什么?把关作品、监督开放流程、协调社区而不是站在门口收费。收费本身可以有,但是得透明、得合法、得公示。我并不反对社区合理收费,但这件事从头到尾都像是强制、像是带威胁。人家看好你做公益,你就被“要钱交钱”先;你在用历史做讲述,你却被“不能开放”先。这是什么逻辑?我想着:我们是想贡献,是想纪念,是想唤醒,而不是想割肉、不是想帮别人赚钱,结果却落进“你得交钱才能做”的陷阱。 这过程中女友也跟着焦虑。她看着我整理照片、擦玻璃、贴标签,却眼看有人把小屋玻璃砸了、门锁被动过。那种愤怒、失落一并涌上来。她说:“我们做这个,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让人记住历史、让那一代人的牺牲不被忘记。”我说:“没错。但如果连开门都成问题,还谈得上展示意义吗?”我们两个在那一刻才深刻意识:好心做事,也可能遭遇那些你不能预料的阴影。 我呼吁有关部门能来查查这所谓“自律委员会”的背景。既然这件展览是合法租赁、合法经营、合法展示,谁有权站在门口对我们喊“交钱”?如果这是乱收费、非法敲诈,那就不只是文化展示的问题,更是社会秩序的问题。我们不是要打大旗、不是要搞什么政治,而是希望安安静静地展示那段历史、让光阴不再被忽视。 我也想对社区里的居民、对前来参观的朋友说一句:多留意你身边那些默默做事、想让历史活起来的人。当他们被突然拦卡、被突收费、被不能开放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要问一句:这还能叫“自律”吗?这还是不是展示历史的自由?如果我们连说“我有照片,有故事,我想让人来听”都得预交费用,那历史、那记忆就真正被关起来了。 我和女友接下来会坚持,但不能支撑“被要钱才能开门”的模式。我们会拍记录,会收证据,会让诚意和善意有个去处。希望你们在看到这条信息时,能帮忙转发、让更多人知道:历史不是谁的赚钱把柄,文化不是谁的收费站。我们不是在喊得奖、也不是在争资源,我们只是在说一句:曾经有人守护,有人拍照,有人牺牲;现在我们借张照片、一个空间,让那一代人的声音再被听到。诚盼那些真正热爱历史、珍视和平的人,给我们一点声援、给我们一点空间。

0 阅读:2
旧时的酒价

旧时的酒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