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大事! 就在刚刚!11月13日下午2点前发生的最新消息!5分钟看完重要消息! 一、我国专利申请量蝉联全球第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1月12日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专利申请量达370万件,其中中国提交180万件,继续位居全球首位。中国在专利、商标、外观设计三类知识产权申请量上全面领先,计算机技术占比达13.2%。 二、国产“智神星一号”可重复使用火箭完成海上试车 11月12日,星河动力航天公司研制的“智神星一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一子级动力系统海上试车。该火箭具备25次以上重复使用能力,低轨运载能力达7吨,标志着其大型地面试验全部完成。 三、我国实现磁量热探测技术“零的突破” 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近日建成国内首个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一线多用”产研平台,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自主研发的量子磁量热传感器芯片实现信号探测突破,将推动核能、医学等领域高端仪器自主可控。 四、世界最大高空风力发电捕风伞成功开伞 11月12日,我国首个高空风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核心装备——5000平方米高空风力发电捕风伞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试验场成功开伞并完成空中回收,标志着我国高空风力发电技术在工程化应用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五、全球最大风光制绿氢合成氨项目配套风电全容量并网 位于吉林省的全球最大风光制绿氢合成氨项目实现配套风电全容量并网。项目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65万吨,节约标准煤23万吨,将为化工园区提供全流程绿色电力保障。 六、广州首条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建成通车 11月12日,广州海珠湾隧道建成通车。隧道全长4.35公里,双向六车道,采用两台直径15.07米盾构机施工,攻克珠三角复杂地质与下穿水系等难题,实现国内首次超大盾构“磨群桩”毫米级沉降控制。 七、高原卒中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5中国脑卒中大会近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已建成718家三级医院和1550家二级医院卒中中心,覆盖320个地市。高原地区新建144家卒中中心,提前实现“高原卒中中心百家”建设目标,助力国家“百万减残工程”推进。 八、机器人产业迈向“质量跃升”,渗透71个行业 “十四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有率首次突破50%。目前机器人已在71个行业实现应用。展望“十五五”,我国将推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快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九、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超3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300万辆,同比增长超30%。10月单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比例达51.6%,首次过半。同期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90.4%。 十、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居全球首位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1亿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超30倍,占全球总装机40%以上。其中,10万千瓦及以上大型储能电站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十一、民间投资新规落地,拓展“高精尖”领域准入 《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于11月10日正式实施,明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铁路、核电、水电等领域,持股比例可超过10%。政策强调将加大能源领域民间资本引入,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机制。 十二、重庆首艘LNG江海直达船成功首航 11月11日,重庆首艘LNG单一燃料江海直达船“重轮江海1”在涪陵黄旗港首航。该船总长130米,载重量1万吨,环保达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西南地区与沿海物流通江达海无缝衔接。 十三、全国秋冬种稳步推进,冬小麦播种近七成 截至11月10日,全国冬小麦播种进度近七成,冬油菜播种超九成。安徽、山东等主产区积极组织农技服务,推广抗旱品种与机械化作业,全力保障播种质量与进度。 十四、广州南沙交付第23艘汽车运输船 11月11日,广船国际联合中船贸易建造的8600车双燃料汽车运输船在广州南沙命名交付。截至目前,中船广船国际累计承接汽车运输船订单近40艘,已交付23艘,为全球汽车贸易提供近17万个运输车位。 十五、厦门“如意桥”开放通行,串联筼筜湖步道 11月11日,厦门湖滨中路跨线人行桥竣工验收并开放通行。桥梁全长249.6米,造型如“玉如意”,桥宽3米,有效串联筼筜湖两岸健身步道,便利市民休闲出行。 十六、地磁暴活跃,北方多地或现极光 受太阳活动影响,11月12日地球发生强烈地磁暴。预计未来三天,我国北方地区在光污染小、视野开阔处可能观测到极光现象。 十七、四川马尔康红旗桥发生垮塌,无人员伤亡 11月10日,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双江口红旗桥因边坡滑坡导致桥面断裂垮塌,事发前已实施交通管制,无人员伤亡。目前国道317线局部封闭,绕行路线已发布,事故原因正在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