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在新加坡当了20年总理,如今以国务资政身份去伦敦开会,直接放话:中国老了,

史之春 2025-11-13 16:23:03

李显龙在新加坡当了20年总理,如今以国务资政身份去伦敦开会,直接放话:中国老了,印度经济未来可能超车。这话不是随便说的,背后是新加坡和印度越走越近的现实。   李显龙这“中国老了”的说法,其实指的是老龄化带来的变化。   咱们平时出门就能感觉到,小区里跳广场舞的老人越来越多,街上的老年公交卡使用者也比前些年密集了。现在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都快3亿了,相当于两个俄罗斯的人口,而年轻人的数量却在慢慢减少。   这对经济的影响很实在,就像家里干活的壮劳力少了,赚钱的人跟不上花钱的人,工厂也常听说招不到年轻工人,以前靠大量年轻人干活撑起的经济增速,自然就得慢慢调整。养老金、医疗这些开销还在增加,国家得花更多心思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发展的节奏难免受点影响。   再看印度那边,完全是另一番光景。印度现在有14亿多人,比中国还多一点,而且年轻人占了一大半,平均年龄才28岁左右,就像一个家里全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有的是力气干活。   这么多年轻人不光能当工人,还是庞大的消费者,比如买手机、上网、逛商店的人越来越多,市场活力特别足。这几年印度的经济增速也挺亮眼,虽然基数不如中国,但架不住人多、需求旺,难怪李显龙会注意到这种反差。   新加坡为啥这么上心和印度拉近关系呢?说到底是互相需要,就像街坊邻居互相帮衬过日子。新加坡是个小城邦,自己人少、市场小,全靠和世界各地做生意、搞投资过日子。以前不管是和中国还是欧美合作,都赚了不少,但现在看到中国老龄化带来的变化,又瞅着印度这股年轻的劲头,自然想多搭个伴。   而且新加坡本来就是印度最大的外资来源国,自2000年以来,印度收到的外国直接投资里,差不多四分之一都来自新加坡,这笔账算得很清楚。   就说投资这事儿,新加坡的淡马锡这家大投资公司,已经在印度投了500亿美元了,还打算到2027年再投100亿。他们可不是瞎花钱,专挑印度最有潜力的领域,比如年轻人爱用的外卖软件、网上配镜平台,还有老百姓刚需的医疗和零食企业。   前阵子淡马锡还买了印度知名零食品牌的股份,一下子就让这家家族企业值了100亿美元,这眼光多准。不光是淡马锡,新加坡的凯德集团、丰树产业这些大公司,也扎堆去印度建数据中心、物流园,光在孟买和浦那就砸了2000多亿卢比,差不多164亿人民币,就是看中印度那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需要更多数据存储和运输的设施。   除了花钱投资,两国还一起搞实业和技术。新加坡的港务集团在印度孟买建了个大集装箱码头,扩建完之后一年能处理480万个标准箱,成了印度最大的单体集装箱码头,以后货物进出印度就更方便了。   航空领域也没落下,新加坡的航空维修公司要和印度的塔塔集团合作,在印度建飞机维修中心,以后东南亚的飞机不用跑远,就能在印度做保养大修。更前沿的半导体、航天领域也有合作,两国签了协议要一起搞芯片产业,新加坡还帮印度发射过18颗卫星,关系铁得很。   这些合作可不是一时兴起,双方都在往深里走。2025年新加坡副总理带着好几位部长去印度开会,一下子签了好多合作协议,涉及绿色能源、数字技术、制造业好几个方面,还计划把双边关系升级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待遇和澳大利亚、法国这些国家一样。   为啥这么较真?因为新加坡看到印度政策越来越开放,加上有年轻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就算全球经济波动,印度受的影响也相对小,是个靠谱的合作伙伴。   所以李显龙说那话,不是看衰谁,而是基于实打实的情况。中国的老龄化确实是发展中要面对的问题,但印度的年轻人口红利和市场潜力也摆在那儿。新加坡作为靠国际贸易吃饭的国家,自然要跟着潜力大的市场走,和印度越走越近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这事说白了就是生意场上的实在考量——找对伙伴,才能一起把日子过红火。现在两国合作的摊子越铺越大,从零食店到卫星发射都能凑到一块儿,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新动向呢。

0 阅读:36

猜你喜欢

史之春

史之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