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荷危机刚刚有所缓解,荷兰大臣为什么却扬言重来一次,还是要对安世下手?关键时刻,

地缘经济 2025-11-15 15:06:16

中荷危机刚刚有所缓解,荷兰大臣为什么却扬言重来一次,还是要对安世下手?关键时刻,商务部对荷兰来华使团提出了什么要求? 近段时间,因为荷兰政府单方面强制接管中企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引发中荷在经贸领域的激烈交锋,也导致世界汽车半导体供应受到严重冲击。随后,荷兰方面开始主动与中方沟通,并决定派出代表团来华磋商,这才缓解了局势。 然而在当地时间11月13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再遇到同样情况,他仍会做出相同决定。这番话被认为是在为荷兰此前的举动辩护,也引发了外界的关注。 卡雷曼斯还称,这场争端暴露了供应链过度依赖单一来源的风险,暗示欧洲和西方应思考供应链安全。这样的表述,在当前敏感背景下,也不可避免地引发外界解读。 11月14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作出回应,明确指出荷方的决定依据不足,相关理由并不充分。同时强调,安世半导体供应链出现的波动,恰恰是在荷兰采取接管措施之后才出现的。 商务部发言人也指出,本次争议背后确实涉及其他国家的政策影响,这也是外界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一。他表示,有关情况公开透明、脉络清晰。 卡雷曼斯的最新表态,使得双方刚刚出现的缓和势头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荷兰使团增加了沟通难度。 目前,中国商务部已对荷兰来华代表团明确提出两个期待: 第一,希望荷方能够带来具有建设性的方案,而不是重复已有立场; 第二,希望此次沟通的目的是真正推动问题解决,而不是制造新的误解或隔阂。 这两个要求并不复杂,但表达了中方希望务实推进问题处理的态度。如果荷方能够回应这些期待,中荷经贸沟通就有继续推进的空间;反之,双方的谈判基础将难以巩固。 可以看出,中方的立场是以稳定供应链、恢复正常合作为目标,而荷方是否愿意向前迈一步,将决定双方下一阶段互动的方向。 从现实来看,这次事件已经给双方都敲响了一个很直接的信号:光靠态度不够,之后要怎么避免类似争端,还得在具体机制上真正补上短板。尤其是半导体这种牵一发动全身的领域,一旦出问题,影响的不是一两家公司,而是整个上下游的生产节奏。 所以这次荷兰代表团来华,除了带方案、谈问题,外界也很关注双方能不能在产业沟通、信息互通上建立更稳的渠道。比如今后遇到敏感事项,能不能提前沟通一下,不要突然“断供式”操作;又或者在处理争议时,设一个过渡期,把对市场的冲击降到最低。 这些听起来不复杂,但只要能落地,很多误会和紧张氛围就不会轻易出现。 对双方来说,真正把话说清楚、把机制理顺,比谁的态度更硬更有意义。中荷之间到底能不能把这次危机变成重新调整合作方式的机会,就看下一步双方愿不愿意朝前迈一步了。

0 阅读:69

评论列表

行水看云

行水看云

1
2025-11-15 20:29

不解除,不道谦,不赔款,就不要来!

马拉蒂尼

马拉蒂尼

1
2025-11-15 20:43

应该砍下这颗不合时宜突出的肮脏的脑袋。

地缘经济

地缘经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