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是苏联!不要低估了美国开战的决心,现在它之所以没和中国开战,是因为还有资本

春秋说史 2025-11-15 17:12:43

美国不是苏联!不要低估了美国开战的决心,现在它之所以没和中国开战,是因为还有资本撑着在耗。 很多人一直以为,美国虽然话说得硬,但真动起手来,它会顾虑重重,不敢轻易开战。其实这想法完全看错了方向。 美国维护全球地位的方式,从来不是被动防守,而是必须掌握主动权,只要它觉得霸权地位出现风险,它宁愿自己点火,也不会等别人来逼它。 换句话说,当内部矛盾堆积到快顶不住时,美国最拿手的就是把压力向外转,先制造一场可以控盘的外部危机,让自己站回主导位置。 所以别把华盛顿的动作想成是情绪化,它每一次出手都是算过账、掂量过成本的,在它看来,如果消耗式的施压手段没效果了,点起一场可控的小规模危机,反而能更快达成目标。 只要能保住全球主导权,美国是会愿意去撞一撞“世界大战边线”的,回头看苏联的故事就更能理解美国的逻辑。 苏联的解体不是被外部打败,而是内部撑不住,经济停摆,人民看不到希望,国家机器再强也带不动。 军工领域再厉害,没办法为民生、为市场提供动力,就只能走下坡,卢布没有国际化能力,不具备支撑全球力量的货币体系,更让苏联无力维持庞大的海外军事布局。 最终,它是自己塌的,如今,美国的做法很明显是把同样的“外部压力剧本”套在中国身上,贸易、科技、金融、外交,美国能用的招数基本都在用,试图把中国压到喘不过气。 但问题也一块来了:这些动作不仅压不到中国,反而正在反噬美国自身,例如,贸易战本想打压中国,却先让美国消费者吃了苦头。 高关税抬高商品成本,美国超市货架上的价格上不去不行,而一些依赖全球供应链的美国企业也被折腾得够呛。 至于科技封锁,本来想卡断中国的路,结果却逼出了更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华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被卡得最狠的地方,反而成了突破点,中国自己的芯片就在这种压力下被强行推进。 可以说,美国的每一轮围堵,都在让对方更清醒,同时把自己的经济底子、信誉和产业链灵活性不断消耗掉。 当然,美国之所以敢这么折腾,是因为它背后有一张全球规模最大的军事网络,美军在世界各地布了七百多个军事基地,光亚洲这一块,就占了将近三百个。 从冲绳的嘉手纳,到韩国乌山,再到关岛的安德森基地,整个西太平洋被它构成了一套高度连贯的威慑链条。 这些基地每天的维护成本都是天价,航母战斗群在海上兜一圈,就是一个国家一年军费的水平。 但美军也不是傻的,它现在更倾向于减少直接参战,而是玩“幕后介入”,意思就是:我不直接冲到前线,但我会把前线的人训练得很听话、很能打。 美国自己尽量不承担第一波战损,却能保持战略影响力,这点在菲律宾体现得很明显。美国派出特遣队常驻当地,专门教当地部队怎么用无人艇、怎么配合美国体系做侦察和部署。 这种支持方式隐蔽且成本低,但效果很大:美国不用上场,就能让别人代替它完成关键任务。 美国的逻辑其实很清楚,内部不稳定,就制造外部压力,传统手段不够,就点一场可控危机,经济施压不够,就靠军事网络兜底,直接出手风险大,就推代理人打头阵。 所有这一切,只为了维持一个核心,霸权地位不能掉,这套策略不是情绪化表演,而是一整套成熟的战略工具箱。 懂了这一点,就不会再误以为美国不敢动手,也不会把它的每一个动作当成偶然,美国的每一步,都在围绕全球主导权这一个目标转。

0 阅读:1
春秋说史

春秋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