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正准备休息时,手机屏幕忽然亮起,一条来自五六年前大学同学的消息跳了出来:“在

亦来亦往 2025-11-16 22:41:39

昨晚正准备休息时,手机屏幕忽然亮起,一条来自五六年前大学同学的消息跳了出来:“在吗?”那一瞬间,我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方,竟不知该如何回应。 坦白说,这种久违的问候总让我心生警惕。仔细想来,成年后突然联系的老同学,动机往往逃不开这几种:手头拮据需要周转,即将举办婚宴需要宾客,或是遇到了棘手的事需要人脉相助。虽说对方特意强调“不借钱不办事,就是想聊聊”,但这种说辞反而更显得欲盖弥彰——若真只是叙旧,何不直接打开话题,而非要用“在吗”这样试探的开场? 这让我不禁思考:究竟什么样的旧交情值得重新拾起?在我看来,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就像一株需要时常浇灌的植物。若是半年以上全无音讯,这段关系其实早已进入了“休眠状态”。即便曾经同窗数载,但经过这些年的各自成长,我们的生活轨迹、价值观念都已大相径庭。强行重启对话,往往只会陷入“最近怎么样”“还行你呢”这样尴尬的寒暄,最后发现除了回忆往昔,竟无当下共同话题可言。 更重要的是,成年人的生活本就充满各种压力与责任。维护现有的亲密关系已经需要投入大量心力,何必再为一段已经褪色的旧谊增添负担?有时候,不过度打扰反而是一种体谅。就像书架上那些旧相册,不必时常翻看,但知道它们在那里就好。 最终,我没有回复那条消息。这不是冷漠,而是对彼此时间与精力的尊重。有些人,有些关系,就让它安静地留在记忆的博物馆里,或许这才是最好的归宿。毕竟,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同行者,与其执着于挽回逝去的时光,不如好好珍惜当下身边的人。

0 阅读:0
亦来亦往

亦来亦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