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的点位和支撑位到底是怎么得来的?大盘点位和支撑位并不是谁“算”出来的,而是市

我方正在输入中 2025-11-18 22:42:57

大盘的点位和支撑位到底是怎么得来的?大盘点位和支撑位并不是谁“算”出来的,而是市场所有参与者用钱投票的实时结果;我们看到的“点位”只是交易所按公式加权计算后的快照,而“支撑位”则是行为金融学里历史反复成交密集区+心理关口+算法仓位共同形成的自我实现预期。拆开来说: ---- 一、大盘点位怎么“来”的 1. 采样:以上证指数为例,样本是全部上交所上市 A 股,剔除 ST、*ST 及上市不足 1 个月的新股。 2. 权重:1991 年起用总市值加权(发行股数×股价),2020 年 7 月改为**“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即把国有股、战略配售等不流通部分扣掉,避免工行、中石油一涨就把指数带飞。 3. 公式: 今日指数 =(今日样本股自由流通总市值 / 基期自由流通总市值)× 100 基期是 1990-12-19,基点 100 点。 4. 实时刷新:交易所每 3 秒撮合一次成交,用最新成交价重新算一遍总市值,指数就跳动一次。——所以“点位”只是当前所有样本股最新总市值相对于 1990 年 12 月 19 日的倍数×100,没有神秘公式。 ---- 二、支撑位怎么“来”的 它不是交易所算的,而是三类信息叠加后,市场**“觉得这里应该反弹”,于是真的反弹了,于是形成“自我实现的预言”**: 来源 举例 背后逻辑 1. 历史成交密集区 上证指数 3150 点一带 2022-2023 曾出现 5 次单日成交额 >5000 亿 大量筹码在此换手,跌破意味着所有人被套,买盘容易回流 2. 心理整数关 3000 点、2900 点 媒体、散户、融资盘普遍关注,跌破易引发“国家队”口头或真金白银护盘 3. 技术算法仓位 60 周线、250 日线、斐波那契 38.2% 回撤位 量化基金、险资、ETF 调仓指令在这些位置挂买单,形成实际需求 4. 衍生品对冲价 沪深 300 指数 3800 点对应大量雪球期权 20% 敲入线 券商为对冲负 Gamma,越靠近敲入价越要低吸高抛,提供额外流动性 5. 政策/估值底 沪深 300 市盈率 10 倍、股息率 4% 时,险资权益仓位下限 10% 长期配置型资金开始进场,形成“估值底” ---- 三、一个具体例子 2024 年 2 月 5 日上证最低 2635 点,随后反弹 400 点: • 历史密集:2020 年 3 月疫情底 2646 点,筹码重合。 • 整数关:2600 是“雪球”批量敲入线,券商对冲盘提前挂单。 • 估值关:当日沪深 300 股息率 4.3%,10 年期国债 2.4%,利差历史 +2σ,险资开始买 ETF。 • 政策关:盘中证监会“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消息流出,情绪逆转。 多重因素共振,2635 就成了**“市场记忆”**里的阶段支撑。

0 阅读:0
我方正在输入中

我方正在输入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