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下该紧张了,苹果库克怎么也没想到,中国通信企业龙头老大中国移动又一次使出狠招。 2025年11月15日,中国移动通过官方官网发布重磅公告,宣布联合华为、中兴等国产企业,全面推进5G专网规模化部署,同步启动国产终端替代计划,这一消息迅速引爆中美科技圈。 此次5G专网部署并非空谈,中国移动早在2024年5月就启动相关基站集采,计划2024至2025年新建48万个5G基站,目前已实现敦白、哈大、长珲等高铁线路全覆盖,接下来将重点拓展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关键领域。 这一计划背后有着明确的政策支撑,2025年作为信创升级关键年,官方要求2027年底前完成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系统信创升级,而终端替代正是其中核心环节,预计2026年中国信创产业市场规模将达7889.5亿元。 对苹果而言,冲击远超预期。2025年10月苹果在华市场份额刚升至25%,但中国移动的终端替代直接切断其重要合作渠道,库克内心焦虑可想而知,毕竟苹果全球80%以上核心供应商在中国设厂,半数扎根江苏,终端销量下滑将引发供应链连锁反应。 更棘手的是,苹果已启动15%-20%产能向印度、越南转移的计划,目标2026年完成,但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立讯精密、瑞声科技等江苏供应商仍承担着iPhone核心部件生产。 其他运营商也迅速跟进,中国联通推出雁飞5G RedCap产品矩阵,中国电信打造量子安全云平台,三大运营商形成合力,让国产终端替代形成行业趋势,而非单一企业行为。 国产终端的底气来自核心技术突破,海光新一代C86处理器单核性能提升43%,多核性能提升68%,通过安全可靠Ⅱ级认证,内置密码协处理器,让国产终端在性能和安全上都具备与国际产品抗衡的实力。 国际层面的博弈也同步上演,2025年11月欧盟正推动电信安全方案,试图排除中国通信设备,但中方手握稀土供应链筹码,全球九成稀土加工精炼能力在中国,这成为反制的重要底牌。 网友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终于不用被外资卡脖子,自主创新才是硬道;也有人担忧,苹果产能转移可能导致部分供应链岗位波动,两种观点争执不下。 在我看来,中国移动的这波操作绝非临时起意,而是中国科技产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刚需的必然结果。未来苹果可能会通过降价、深化与其他渠道合作来应对,但国产替代的大趋势已不可逆转。 随着国产芯片、操作系统等技术持续突破,加上运营商的合力推动,国产终端将在更多领域实现替代,这不仅能保障信息安全,更能让中国科技产业在全球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