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总想侵略中国呢?日本前首相石破茂给出了答案!在前段时间,日本前首相石破茂表示,当时日本对清朝发动甲午中日海战,从清朝掠夺了两亿三千万白银,才使得日本走向了明治维新的道路。 明治政府刚成立时穷得叮当响。西南战争后的日本财政濒临崩溃,武士阶层年年闹事,工业化计划困在图纸上动弹不得。正当这群维新派焦头烂额时,他们的目光越过日本海盯上了大清国。 北洋水师的铁甲舰确实唬人。但日本间谍摸清底细后发现,清朝水兵竟在炮管上晾衣服,弹药库堆着煤炭杂物。这种外强中干的真相让日本军部兴奋得直搓手,他们连夜修改作战方案。 黄海海面的炮火映红天空。定远舰中弹时飞溅的不是浪花,而是腐朽王朝的碎片。当《马关条约》盖下玉玺的瞬间,东京街头顿时沸腾起来。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相当于日本四年财政收入,这还不算割让台湾的隐性收益。 横滨码头的银锭堆成小山。三井财阀的算盘打得噼啪响,他们用赔款建起八幡制铁所。这个亚洲最大钢铁厂后来成为军工联合体的心脏,为侵华战争生产了无数枪炮。 东京大学突然涌来大批清国留学生。他们看见校园里矗立着崭新的物理实验室,却不知建设资金正是自己祖国流出的血。这种历史的反讽像根毒刺,深深扎在东亚文明的肌体里。 昭和时代的军官们喝着清酒畅想未来。他们从《田中奏折》里悟出个道理:想要复制甲午辉煌,就得不断寻找下个“大清”。这个魔咒般的逻辑最终把日本拖进战争泥潭。 沈阳北大营的枪声响起时,东京股市应声暴涨。三菱重工的股票半年翻了三倍,军火商捧着订单笑醒在深夜。当《支那事变画报》刊登南京入城式照片时,日本主妇们正排队购买苏州绸缎。 靖国神社的樱花年复一年盛开。游就馆的展板至今仍把“九一八事变”称为“自卫行动”,展厅里陈列着零式战机,却不见任何关于细菌部队的记载。这种选择性记忆就像暗疮,不断在历史皮肤下化脓。 现在的日本教科书把“侵略”写成“进出”。扶桑出版社的编辑私下抱怨,文部省审查官总用红笔划掉“强征”二字,非要改成“募集”。当京都中学生好奇询问慰安妇雕像时,老师竟慌张地切换了话题。 石破茂的坦白揭开了潘多拉魔盒。但这种坦诚反而更令人不安,毕竟当掠夺被视作成功经验,危险的火种就始终未曾熄灭。神户港停泊的最新宙斯盾舰正在试射导弹,它的造价恰好相当于当年赔款的购买力。 奈良东大寺的莲花如期绽放。但若细看花瓣脉络,仍能辨认出白银流动的路径。从长崎出岛的贸易站到上海外滩的银行大厦,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逻辑始终在暗处流淌。 当代日本年轻人喝着珍珠奶茶刷短视频。他们不知道手中的琉璃杯,可能熔铸着百年前某艘沉船上的银元。当中国游客在浅草寺拍照时,雷门灯笼的阴影里还藏着未解的历史密码。 这种纠缠不清的记忆就像潮汐。每当东亚局势动荡时,黄海海底的定远舰残骸就会发出呜咽。那是钢铁与白银的对话,更是历史对未来的永恒诘问。

阿拉神振
好文章,足以引起我们国民的觉醒,跟祖国一起强大团结起来!绝对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吾辈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