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总要赌国运侵华?很多人以为是军国主义。错了!真相是,日本前首相石破茂亲口揭底:甲午一战,豪赌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直接喂饱了明治维新。 这话听着扎心,却是抹不掉的史实,比那些包装出来的“改革神话”靠谱一万倍,别觉得这两亿三千万两白银只是个数字,换算成当时的日元差不多是3.6亿,而日本那一年的财政收入才7000多万日元。 这就意味着,一笔赔款就相当于日本四年多的全部家底,更别提他们还通过各种附加条件,又从中国额外榨走3000多万两,算下来总共是日本六年多的财政收入,这哪是什么战争赔款,分明是日本给中国按头交的“国运启动费”,把中国百姓的血汗钱当成了自己的发展基金。 很多人被“明治维新”的光环骗了,以为日本是靠自己改革图强的,可实际上,明治维新头十几年,日本日子过得比谁都紧巴,工业刚起步,连个像样的兵工厂都建不起来,机器设备全靠进口,技术工人更是稀缺。 金融上更惨,想跟国际接轨搞金本位,手里却没多少黄金储备,经济随时都可能卡壳。那时候的日本,就像个想发财却没本钱的赌徒,眼睛早就盯上了隔壁家底厚的中国,甲午战争就是他们孤注一掷的赌局,为了凑军费,日本国内债台高筑,财政都快崩了,要是清政府能多撑几个月,先垮的肯定是日本。 可偏偏清政府软骨头,一仗就败下阵来,把白花花的银子双手奉上,让日本这把赌局赢了个盆满钵满。 拿到这笔横财,日本连眼睛都没眨,立马出台《赔款特别会计法》,把84.5%的钱都砸进了军事和军工相关的领域,海军一下子拿到43%的资金,新造了6艘战列舰,舰艇总吨位从5万吨飙升到25万吨,直接从一个海军小国跃升到世界强国行列。 陆军也没落下,15%的资金全用在扩军上,师团数量从6个翻到12个,士兵全都换上了最先进的武器。剩下的钱也没浪费,建了八幡制铁所,也就是现在新日铁的前身,二战前日本一半以上的钢铁都来自这里,撑起了整个军工体系。 金融上的难题也解决了,有了足够的黄金储备,1897年日本就颁布《货币法》,正式加入国际金本位体系,往后借钱、买设备都顺风顺水。这哪是什么改革奇迹,分明是靠着抢中国的血汗钱堆出来的暴发户。 最可怕的是,这种“打仗-掠夺-发展”的模式让日本尝到了太大的甜头,从此走上了恶性循环的老路。就像尝到糖的孩子再也戒不掉,日本把掠夺当成了发展的捷径,前一场战争抢来的钱,全成了发动下一场战争的本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日本跟着分了7300万两白银,相当于又拿了一次“小甲午赔款”。1904年日俄战争,日本能打赢实力更强的沙俄,靠的就是甲午赔款堆起来的军事力量,赢了之后又把俄国在华的权益抢到手,继续掠夺东北的资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更是直接占了东北,把这里当成了自家的“资源仓库”,从1931年到1945年,光煤炭就掠走2.23亿吨,铁矿石1.15亿吨,粮食2.48亿吨,抚顺的煤、鞍山的铁,源源不断地运到日本,养活了他们的工业和军队,也让他们有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底气。 那些说日本是靠教育崛起的谎言,石破茂的话直接戳破了,甲午赔款里投到教育的钱连3%都不到,比给皇室的经费还少,就算是这一点点钱,也大多用在培养军工技术人才上,根本不是为了普及教育。 所谓“明治天皇节俭办学”的故事,不过是用来掩盖掠夺本质的遮羞布,日本的崛起从来不是什么“亚洲奇迹”,而是用中国军民的血泪浇灌出来的恶之花,每一个工业成果背后,都沾着中国人的血汗。 石破茂作为日本前防卫大臣,敢说出这些话,大概是他比谁都清楚,当年那种靠掠夺发家的路子,现在根本走不通了,再敢赌国运只会落得亡国的下场,可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还在美化侵略历史,想让年轻人忘了他们的发展是建立在别人的苦难之上,这种心思太险恶了。 我们记住这些不是为了记恨,是为了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就会被欺负。当年清政府要是硬气一点,日本的赌局早就输了;要是国家实力够强,也不会有那么多百姓流离失所。 日本一次次赌国运侵华,核心就是看透了旧中国的软弱可欺,更尝到了掠夺的暴利,甲午赔款就像一剂毒药,让日本彻底迷上了这种不劳而获的方式,从此再也停不下侵略的脚步。 这种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别国毁灭之上的国家,根本不配谈“文明”,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当年的样子了,可我们不能忘过去的疼,只有自己足够强大,国防足够坚固,那些想赌国运的人才不敢再有非分之想。 历史的账不能忘,不是为了报复,是为了守护现在的和平,不让当年的悲剧再重演。日本当年靠抢来的白银崛起,终究是镜花水月,最终还是在侵略战争中一败涂地,这也告诉世界,靠掠夺走不远,只有堂堂正正的发展才是长久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