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好奇,杨廷和为什么不给明武宗立嗣,搞父死子继,反而搞什么兄终弟及,最后弄出个大礼议,把自己搞下了台。 很明显杨廷和有私心,他想继续执掌大权,也为自己的儿子、大明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铺路。 明孝宗是大明第一情种,一生只有一个老婆,只生了一个儿子,孝宗这一脉绝嗣了。杨廷和只能从孝宗的兄弟、侄子、侄孙中找继承人。 按照父死子继的传统,杨廷和应该从武宗的侄子中找一个过继给武宗。 但杨廷和没这么干,因为武宗的这些侄子都有父亲,也有爷爷,他们都在世,他们都能影响小皇帝,很容易让杨廷和失去大权。 既然父死子继不行,还可以从孝宗皇帝的兄弟中找一个继位,这个也符合法理,但杨廷和更不愿意这么干,孝宗的兄弟们正值壮年,他们更不可能受杨廷和掌控。 杨廷和就把目光放到了武宗的堂兄弟们身上,他就发现了年仅十五岁且刚丧父的朱厚熜。 朱厚熜十五岁,少不更事的年纪,他又没有父亲给他撑腰,很容易拿捏,杨廷和这才立朱厚熜为帝。 杨廷和没想到的是,他找的这个十五岁的少年是大明朝最聪明的天子,杨廷和根本驾驭不了他。 朱厚熜发动大礼议事件,追认自己的老爹为皇帝,声明只继统不继嗣,把杨廷和斗倒,杨廷和黯然下台。 杨廷和本想立一个少年天子,然后继续执掌大权,并给他的儿子杨慎上位铺路,将杨慎培养成内阁首辅,这样杨家就能缔造一个新的门阀。 只可惜弄巧成拙,杨廷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