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日再次开战,有网友提醒:日本的 “暗箭” 可能会让我们防不胜防,日本人善于隐藏,千万别小看日本人,日本向来都有着很大的野心,并且他们也从不甘心屈服于美国。 这话真不是危言耸听,日本这家伙从来都是表面装乖,背地里使劲,那些藏着的手段要是不仔细琢磨,真可能吃暗亏。 别看他们天天把 “和平” 挂在嘴边,防卫预算却一年比一年高,2025 年都飙到 8.7 万亿日元了,突破 GDP1% 的限制跟玩似的,花的钱一半以上都砸在武器采购和研发上,这哪是搞防御的架势。 就说导弹部队吧,悄没声儿就建了 7 支岸舰导弹联队,光西南方向就摆了 3 支,分工还挺明确,有的守前沿水道,有的筑防御墙,还有的当预备队随时补位。 更要命的是导弹射程,以前 200 公里的 12 式导弹嫌不够,硬是改成了 1000 公里的,计划部署上千枚,周边的关键航道全在覆盖范围内。 这些导弹车平时都藏在预设阵地里,打仗时分散开,一次能齐射 24 枚,还琢磨着用火箭炮饱和攻击开道,帮导弹突防,2023 年演习都试过这招了,显然是早有准备。 地面上的特种部队也在偷偷升级,要把两个精锐单位整合成 1200 人的特战旅,指挥官都是少将级别,手笔不小。 2024 年光装备预算就拨了 1.9 亿美元,买的全是 “下一代班组武器” 和战术无人机,连水下装备都升级了。还跟美军在关岛练两栖突击、卫星引导打击,明摆着是想练出能跨海渗透的本事,不是守家的路数。 武器发展更是两条腿走路,一边花大价钱从美国买 F-35,一下订 147 架,想搞全球第二大机群,还买了 400 枚 “战斧” 导弹补远程打击的短板。 另一边自己闷头搞研发,高超音速导弹 2026 年就要部署,六代机拉着英意一起干,无人潜航器、水面舰艇也没停过。短期靠买快速补能力,长期靠自研摆脱依赖,这算盘打得够精的。 那些看不见的领域更藏猫腻,太空里的侦察卫星分辨率都到 0.3 米了,汽车前后玻璃都能看清,现在有 6 颗在轨,还想加到 10 颗,实现全球每天拍一遍。军用通信卫星也发射了,3 颗全到位就能 24 小时全球通,专门解决西南方向的指挥问题。 更狠的是要建统管太空、网络、电子战的司令部,把这三个无形战场捆在一起用,这都是 “混合战” 的套路,平时看不出动静,真打起来就能搅乱对方的指挥和侦察。 民用技术转军用的路子也铺得挺宽,政府拉了 200 多家搞无人机、网络防御的初创公司,给钱给政策让他们搞国防研发。 虽然有些大学和企业抵触,但架不住政策硬推,等于把整个社会的技术尖子都拽进军事圈子,表面是搞创新生态,实际是为打仗攒技术储备。 去年还修改了武器出口规则,给美国卖 “爱国者” 导弹,这是在试水打破限制,以后想卖更多致命武器,野心藏都藏不住。 对美国那套服从也是装出来的,嘴上喊着 “安保条约”,心里早有自己的小九九。美军刚把岩国基地的 “堤丰” 导弹撤走,摆明了不想被日本绑进冲突,可日本转头就放话可能介入台海,这不是硬撑着给自己壮胆嘛。 他们心里清楚美国靠不住,才拼命搞自主武器、扩编部队,就是想哪天能摆脱美国的控制,按自己的野心来。 这些动作凑在一起就明白了,日本的 “暗箭” 不是虚的,是实打实的布局。导弹藏在阵地里,特战部队练着渗透,太空卫星盯着动静,民用技术往军用转,连对美国都在暗里攒实力。他们从来不会明着喊打喊杀,就喜欢在表面平静的时候把所有准备做足,等真有机会就突然亮家伙。 所以说千万别被他们的 “和平” 面具骗了,那些藏在水面下的军事动作、技术储备,全是冲着打破现状来的。 真要是有冲突,这些平时看不见的手段可能比正面战场的攻击更难防,毕竟你不知道他们在哪藏了后手,在哪攒了实力。 日本的野心从来没断过,服从美国也只是权宜之计,真到了能自己说了算的时候,肯定不会甘心当配角。这不是瞎猜,都是他们一步步的动作摆出来的,不得不防。

用户10xxx66
提前清理驱逐在中国的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