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界传来意外消息——原定11月25日访华的丰田、索尼、松下等20余家日企代表团,突然宣布推迟或取消行程。这场筹备半年的交流活动本将推动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合作,涵盖8大项目、涉及超3000人参与。然而高市早苗近日扭曲历史的言论,犹如一盆冷水泼向了即将启程的商业使团。 政治言论撞上经济合作,从来都是脆冰相遇热水。企业们线上磋商了大半年,连实地考察的会议室都订好了,偏偏在临门一脚被政治风波截停。商界人士私下摇头:“政治家一张嘴,企业跑断腿。”东京某商社负责人透露,部分企业早在三个月前就备好了技术方案,如今只能尴尬地堆在档案柜里。 高市早苗的发言像颗石子投进池塘,涟漪正从外交层面扩散到实体经济。日本经贸团体内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对华半导体材料出口同比增长23%,精密仪器订单额更是站上五年高位。如今商界最担心的,是政治摩擦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毕竟中国市场的分量,从汽车零部件到消费电子领域都举足轻重。 这场风波暴露出日本经济界的深层焦虑。当索尼的CMOS传感器六成销量依赖中国市场,当松下新能源车零部件生产线围着中国客户转,政治人物的历史修正主义简直像在商业动脉上扎针。有观察家指出,某些企业已开始悄悄调整公关策略,把原计划放在官网头条的访华报道换成了不痛不痒的社内新闻。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访问团取消前两周,中日韩刚在釜山举行经贸部长会议。三方当时还约定要共建供应链预警机制,如今日本企业却连最基本的交流通道都受到冲击。这种矛盾现象背后,折射出东亚经济合作特有的脆弱性——再精密的合作齿轮,也架不住政治杠杆的突然卡入。 看着机场里闲置的商务包机,某位不愿具名的日企高管苦笑道:“我们准备了技术白皮书和市场分析报告,没想到最后需要补课的竟是历史教科书。”这场夭折的商务之旅,俨然成了东亚政经关系的温度计。当商业逻辑撞上政治叙事,企业除了调整行程表,似乎还在寻找新的平衡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