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分子”这四个字不小心暴露了他。 正常中国人都讲爷爷是抗日英雄,只有日寇和汉奸才把中国抗日军民叫做“抗日分子”。 恳请相关学校和部门,你们是不是该好好查一查这位教授了。 别拿“分子是中性词”洗白,语境才是关键!“知识分子”“积极分子”是正向用法,但“抗日”配上“分子”,自带当年侵略者抹黑抗日军民的恶意底色。 作为教书育人的教授,不可能不懂历史语境的分量,偏偏不用“英雄”“志士”这类敬称,反而选了极具争议的表述,这背后的立场才值得深究。 之前就有教授因洗白侵华、质疑南京大屠杀被查处,高校讲台容不得历史观跑偏。对历史的称谓藏着对国家的态度,你们觉得这是无心之失,还是立场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