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布了电磁炮的打击效果,他们对效果很满意,觉得这是对抗东方大国的超级武器。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1-22 15:44:34

日本公布了电磁炮的打击效果,他们对效果很满意,觉得这是对抗东方大国的超级武器。 有了这个超级武器东方大国将投鼠忌器不敢突越日本的红线,并且扬言要配合美国击沉东方大国的航空母舰。   他们显然忘了,现代战争早不是靠一两件武器就能决定输赢的时代,更忘了如今的东方大国,早已不是当年任由他们用坚船利炮欺负的旧中国。   被日本吹得神乎其神的这款电磁炮,眼下还只能固定在6200吨级的“飞鸟号”试验舰上,口径不过40毫米,发射的弹丸重量刚超过320克,差不多就是一瓶普通矿泉水的分量。   日本方面沾沾自喜地说炮口初速达到2300米/秒,比2023年测试时快了70米,炮管寿命也从120发提升到200发以上。但他们绝口不提的是,这门炮的炮口动能只有5兆焦耳,专业军事专家一算就戳破真相——这威力撑死了就是重型狙击步枪的放大版,别说打航母,就算打主战坦克的侧装甲,都未必能留下个深点的坑。   再看所谓的“实战部署前景”,才更暴露其窘境。为了让这门炮在海上正常发射,日本工程师不光给炮身套上笨重的防海水防护罩,还在“飞鸟号”里塞了4个20英尺长的集装箱,里面全是供电和冷却设备。   这套臃肿的系统,只能靠专用试验舰搭载,根本没法装到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常规驱逐舰或护卫舰上。   每次发射后,设备都得歇半天才能完成充电,每分钟5发的连射频率,用来拦截低速巡航导弹都显得不够用,更别提应对高超音速武器的突袭了。   日本右翼政客和媒体故意忽略这些致命缺陷,一门心思把电磁炮包装成“反舰神器”,他们的算盘打得精。一方面想借着这款“新概念武器”的名头,为不断涨高的军费找借口。   2025财年日本防卫预算已经飙到8.7万亿日元,连续三年创下历史新高,这笔钱挤掉了大量民生开支,现在日本米价涨得厉害,民众抱怨声不断,用“对抗中国”当幌子转移国内矛盾,成了东京方面的老办法。   另一方面,他们想靠这种夸张的军事表演讨好美国,巩固美日军事同盟。这些年美国在亚太推“印太战略”,急着找日本当对抗中国的“前哨”,日本主动喊出“配合美国击沉航母”的口号,本质就是想靠当“马前卒”,换美国在军事技术和政治上的支持。   但日本方面似乎忘了,吹牛前得先看看对手的实力。他们口中“需要投鼠忌器”的东方大国,在电磁炮领域早就把他们甩在身后。   中国2018年就实现了突破,当时发射的20公斤重弹丸,初速达到2500米/秒,测算出的炮口动能有62.5兆焦耳,是日本最新款电磁炮的12倍多。   到了2025年7月,中国电磁炮的炮口动能已经提升到77兆焦耳以上,射程突破300公里,穿甲深度更是达到800毫米,足够击穿现在全球所有主战坦克的前装甲。   在技术成熟度上,两国的差距更是没法比。中国靠着自主研发的超导输电技术和超级电容阵列,把电磁炮的储能系统做得小巧,百万分之一秒内就能完成充电,整套设备能轻松装到陆基越野车或者055型驱逐舰上。   海军工程大学研发的自适应涂层技术,能让炮管承受3000℃的高温,连续发射120发后温度只上升37℃,完全能满足实战需求。再看日本,至今没解决辅助设备的小型化问题,连最基础的连射机构和射击管制技术都没攻克,他们说的“打击效果”,不过是在理想环境下对固定靶船的射击测试罢了。   至于日本扬言“击沉中国航母”的狂话,更暴露他们对现代航母作战体系的无知。拿中国福建舰来说,这艘满载排水量8万多吨的大型航母,构建起了半径700公里的立体防护网。   远程有探测距离超400公里的空警-600预警机实时巡逻,能同时跟踪上百个空中和海上目标;中程有055驱逐舰搭载的海红旗-9B导弹构筑防线,185公里的射程足够在敌方武器发射前实施拦截;近程则有1130近防炮当最后屏障,这款11管30毫米舰炮每分钟射速高达万发,对超音速目标的拦截成功率能到96%,之前测试时3秒内就击落了2枚4.5马赫的高速靶弹。   福建舰的舰体防护同样是块硬骨头,核心区域用的是330毫米厚的特种装甲钢,屈服强度达到1100MPa。   军事专家算过,就算日本电磁炮的弹丸侥幸突破层层防御,最多也只能在舰体表面留下100到150毫米的凹痕,连甲板都打不透,更别说伤到航母的核心设施。   日本方面故意不提这些基本常识,一门心思鼓吹“超级武器”的威慑力,本质上和当年喊着“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军国主义分子没区别,都是用谎言麻痹自己、欺骗民众。

0 阅读:73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