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愿,德之贼也!赖岳谦这一骂,骂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赖岳谦教授在评论新加坡总理黄循

广博看社会趣事 2025-11-23 14:16:45

乡愿,德之贼也!赖岳谦这一骂,骂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赖岳谦教授在评论新加坡总理黄循财针对日本的立场时,用了一句古话:"乡愿,德之贼也。切记切记啊!" 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是孔子对那些没有原则、四面讨好的"好好先生"的严厉批判。"乡愿"就是指那些看似忠厚老实,实则没有是非观念,只知道媚俗趋时、八面玲珑的伪君子。孔子说这种人是"德之贼也",意思是他们是道德的破坏者,比明目张胆的坏人更可恶。 11月19日,在彭博创新经济论坛上,黄循财针对中日紧张局势发表了一番"高论"。他说:"中日关系非常复杂,包括要透过中美战略竞争大背景看待纠纷、中日始终没有走出二战阴影。" 接着他话锋一转,说:"新加坡和东南亚国家支持日本在区域内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包括在安全领域,从而为本区域带来一定的稳定。" 甚至他拿东南亚与日本的关系举例,暗示中国应该效仿东南亚国家"放下历史"。他说:"新加坡和其他东南亚国家曾遭受日本侵略,但几十年来,各国都选择走出阴影,向前看。"还强调"历史不能忘记,但也不该成为未来的阻碍"。 最让人看不下去的是,他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发表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有事就是美国有事"这一严重挑衅中国主权的言论,不仅不置可否,反而说日本"似乎倾向于稳定日中关系,希望中国也能保持相同态度"。 这是劝和?这分明是在拉偏架!把日本的军事挑衅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却反过来劝中国"放下心结"、"高抬贵手",这不是"乡愿"是什么? 黄循财的这套"和稀泥"话术,典型地体现了"乡愿"的特征: 1. 是非不分:对日本的挑衅行为视而不见,却一味要求中国"大度"、"放下历史"。高市早苗公然干涉中国内政,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这不是简单的"历史问题",而是现实的主权侵犯,黄循财却把它说成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 2. 媚强凌弱:表面上中立,实则偏向强权。日本是经济大国、军事强国,新加坡在经济上依赖日本,在安全上依靠美国,所以黄循财不敢得罪日本,只能对中国指手画脚。他甚至称日本是"东南亚最信赖的大国",这不是媚强是什么? 3. 巧言令色:把自己包装成"和平使者",说什么"新加坡不选国家,只选原则",但实际上他的"原则"就是维护新加坡的利益,不惜牺牲公理和正义。 正如赖岳谦教授所指出的,黄循财"拒绝对于日本高市早苗的台湾有事的言论做出评论",却一味要求中国"放下历史",这就是典型的"乡愿"行为:只知道讨好强者,不敢坚持正义。 大家要知道,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的"和解"是有条件的:金钱换原谅。战后日本通过"赔偿外交",向东南亚国家支付了巨额战争赔款,换取了所谓的"和解"。 以菲律宾为例,1956年日本向菲律宾支付了5.5亿美元的战争赔款,换取了两国关系正常化。印尼、缅甸等国也都接受了类似的"赔偿"。这种"和解"本质上是一种交易,是日本用金钱来掩盖历史罪行,而不是真正的认罪悔改。 甚至这些"和解"并没有真正解决历史问题。日本右翼至今仍在参拜靖国神社,美化侵略历史,而东南亚国家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大多选择了沉默。这种基于利益的"和解",与中国坚持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有着本质区别。 黄循财的逻辑在新加坡或许"行得通",但在中国绝对行不通。为什么?因为中国不是新加坡。 新加坡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只能寻求平衡,甚至不得不牺牲一些原则来换取生存空间。而中国是堂堂大国,有自己的底线和尊严,不可能像新加坡那样"灵活"。 中国对日本的态度,不是简单的"放不下历史",而是对正义的坚持,对主权的捍卫。高市早苗的言论已经不是历史问题,而是对中国核心利益的公然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中国"放下历史",无异于要求中国放弃主权和尊严。 孔子为什么对"乡愿"如此痛恨?因为"乡愿"的危害比明目张胆的坏人更大。坏人你一眼就能识破,而"乡愿"却披着道德的外衣,混淆是非,破坏公义。 在国际政治中,"乡愿"行为会助长霸权主义,破坏国际公平正义。黄循财这种不分是非、一味和稀泥的做法,实际上是在为日本的军国主义复活背书,是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破坏。 看看历史上的"乡愿":二战前,英法对希特勒的绥靖政策就是典型的"乡愿",他们为了一时的和平,牺牲了捷克等小国的利益,最终导致了更大的战争。今天,黄循财对日本的"宽容",与当年的绥靖政策何其相似! "乡愿,德之贼也",这句话不仅是对黄循财的警示,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提醒:在原则问题上绝不能妥协,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能含糊。 否则,我们失去的不仅是正义,还有未来。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广博看社会趣事

广博看社会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