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俄乌大战,我们才彻底认清俄罗斯真面目!简单来说就是两句话:东方的命,西方的心。如果不是这两种互相矛盾,这场战争就打不起来,可俄罗斯的“西方心”,那就是刻在骨子里的…… 这事得从三百多年前的彼得大帝说起。那时候的俄罗斯还是个闭塞的东正教王国,西方已经在搞工业革命、闹资产阶级革命了。 彼得大帝看着西方的强盛,心里急得冒烟,一场暴风骤雨式的西化改革就这么砸了下来。 他亲自操剪刀,把大臣们的长胡子剪得干干净净,还下了死命令:所有贵族必须穿西服,不剃胡子就得缴 “胡须税”,连教堂壁画上的圣像都得改成无须的样子。 为了学西方,他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了涅瓦河口的沼泽地,建起了圣彼得堡 — 这座 “北方威尼斯” 就是他的西化图腾,征调三十万农奴日夜施工,无数人累死在沼泽里也没停下。 可他忘了,俄罗斯三分之二的领土在亚洲,西伯利亚的森林和矿产才是真正的家底,这颗 “西方心” 从一开始就安在了 “东方的命” 上,怎么看都别扭。 这种别扭劲儿,一路传到了苏联解体后的叶利钦时代。1991 年,红色帝国倒下,叶利钦抱着 “全盘西化” 的幻想,一门心思要跟西方认亲。 他公开说,俄罗斯的长期目标就是加入北约,还把美国学者提倡的 “休克疗法” 搬过来,放开物价、私有化国企,以为这样就能变成西方那样的发达国家。 结果呢?物价飞涨,普通老百姓的储蓄一夜归零,寡头们趁机瓜分国家财富,莫斯科街头甚至有教授摆摊卖面包糊口。 他在国际上对西方一再让步,从东欧撤军、容忍北约东扩,换来的却是西方得寸进尺,把防线一步步推到俄罗斯家门口。这场热脸贴冷屁股的闹剧,让俄罗斯彻底尝到了 “西方梦” 的苦涩。 可就算被西方伤透了心,俄罗斯的 “西方心” 还是没凉透。2022 年 9 月,波罗的海底下一声巨响,北溪一号、二号天然气管道被炸得稀碎。 这两条管道承载的哪里是天然气,分明是俄罗斯最后的西化执念 — 欧洲近一半的天然气靠它供应,德国更是离不了这口 “气”,俄罗斯想靠能源捆绑,再试试挤入欧洲圈子。 管道一炸,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到 2021 年的 10 倍,工厂停工外迁;俄罗斯更惨,每年上千亿欧元的收入没了,财政赤字冲到 3.3 万亿卢布。 走投无路之下,它只能回头找东方,2024 年和中国敲定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 管道,每年往中国送 500 亿立方米天然气,补上北溪丢的市场。 可它还是不死心,好几次放话想修复北溪管道,结果被西方冷脸拒绝,这种又依赖东方又舍不得西方的样子,跟彼得大帝、叶利钦时期简直如出一辙。 这种拧巴,在对华合作里藏都藏不住。 嘴上喊着 “战略伙伴”,行动上却处处设防。2025 年初,上千个中欧班列集装箱被俄罗斯无故扣押,要知道 70% 的中欧班列都得借道俄罗斯,这条贸易大动脉硬是被当成了讨价还价的筹码。 说到底,俄罗斯的困境从来不是选东方还是选西方,而是一直没认清自己的命。彼得大帝的西化让它跻身强国,叶利钦的亲西方让它摔得头破血流, 俄乌战争更是让它明白,西方永远不会真正接纳它。它的家底在东方,西伯利亚的资源、与东方国家的地理联系、巨大的东方市场,这些才是它走出困境的底气。 那颗揣了几百年的 “西方心”,不过是历史留下的包袱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