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11月23日发文说:“我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举行了富有成效的会晤。我们

云孜玩转趣事 2025-11-24 14:46:41

印度总理莫迪11月23日发文说:“我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举行了富有成效的会晤。我们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加强在创新、国防和人才流动等领域的双边合作。我也希望进一步巩固我们的贸易关系。日印关系是构建更美好全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领域的合作早已跳出概念探讨,进入了具体项目落地阶段。双方近期达成的“日印经济安全保障倡议”中,明确将半导体和稀土列为最优先合作事项,莫迪直言“日本的技术与印度的人才是最理想的组合”。   这一合作已有明确进展:印度塔塔集团正在推进国内半导体工厂建设,日本半导体设备巨头东京威力科创已与之建立合作,不仅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服务,还计划将部分供应链转移至印度。   同时,日本正推动老旧半导体及液晶显示技术向印度转移,这些技术虽非顶尖,却能满足电动车电压控制器、家电逆变器等产品的生产需求,恰好契合印度依托低成本劳动力发展制造业的诉求。   稀土领域的合作也已落地,被正式纳入合作倡议,日本借此构建关键矿产安全供应网,印度则通过资源输出获得经济收益。   备受关注的高铁项目也有新突破,双方确认引进日本研发中的E10系新干线列车,孟买至艾哈迈达巴德的500余公里路程将从6小时缩短至2小时,日本还提供了大部分低息贷款,这是日本新干线首次实现本土与海外同步投用,成为创新合作的鲜活样本。   国防合作的深化体现在合作范围的大幅拓展,两国时隔17年修订《安全保障合作联合声明》,将合作从以往的联合训练、海上安全,升级至防卫装备联合研发、网络及太空安全等新兴领域。   具体合作已逐步落地:日本已确定向印度出口护卫舰用通信用天线,后续还将推进防卫装备联合研发;两国联合军事演习实现常态化,作为“四方安全对话”核心成员,防务联动频次与深度持续提升。   这种合作本质上就是双方互赢,毕竟日本拥有先进防卫技术,而印度则有庞大军事需求和关键地缘位置,双方在安全领域的绑定不断加深。   人才流动领域的合作精准对接了两国的“刚需”,双方签署的《人力资源交流与合作行动计划》明确,未来5年实现50万人以上双向交流,其中包括5万名印度技能及潜力人才赴日。   这一计划的推出源于日本严峻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日本总务省数据显示,生产年龄人口持续减少,劳动力缺口逐年扩大,建筑、IT、医疗等行业尤为突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称约半数日本企业面临用工短缺。   而印度拥有充足的技术人才与普通劳动力,恰好能填补这一空白,日本疗养企业SomfoCare已在新德里附近设立研修设施,专门培训印度劳动力赴日就业。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人才赴日主要依托日本“特定技能制度”,1号签证最长居留5年,2号签证虽可续签但需满足严格条件,并非传言中的“移民”,实则是针对性的劳动力互补。   贸易关系的巩固则带有“抱团应对外部压力”的色彩。2024年两国贸易额达252亿美元,日本对印度直接投资10年间增长3倍以上,如今更提出未来10年10万亿日元(约4867亿元人民币)民间投资目标。   这一加码背后,是美国关税政策的推力,美国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累计达50%,日本也被迫接受美国“对等关税”要求,两国均需通过扩大双边贸易对冲风险。   印度需要日本资金助力基建与产业升级,目前已有1500家日本企业进驻印度,目标未来增至1.5万家;日本则看重印度庞大市场,铃木汽车在印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还计划未来5-6年追加7000亿卢比投资,这种“投资换市场”的模式让双边贸易联系愈发紧密。   莫迪称日印关系是构建更美好全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判断有着扎实的合作基础。从半导体工厂到新干线项目,从防卫装备到劳动力流动,两国合作始终围绕现实需求展开。   日本借印度破解老龄化与资源短缺困局,印度靠日本技术与资金加速产业升级,这种基于利益互补的合作,自然在全球格局中形成了独特的价值,成为莫迪口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底气。

0 阅读:4

猜你喜欢

云孜玩转趣事

云孜玩转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