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瑞典没几个中国人待得住?这么说吧,在瑞典生活几个月,就算不疯也得抑郁!

康安说历史 2025-11-24 14:47:31

为什么说瑞典没几个中国人待得住?这么说吧,在瑞典生活几个月,就算不疯也得抑郁! 首先那破天气就先给你来了个下马威。瑞典的冬天哪是冬天啊,简直是 “漫长的黑夜”。南部的斯德哥尔摩 12 月每天就 6 小时日照,早上九点天才蒙蒙亮,下午三点多就黑透了,跟咱们这儿的深夜似的。 北部更吓人,基律纳那地方每年有俩月是极夜,太阳压根不露面,整天靠路灯撑着,走在街上都分不清是上午还是晚上。咱中国人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生物钟直接被打乱,白天犯困、晚上睡不着,整个人浑浑噩噩的。 更要命的是这天气能逼出病来。瑞典公共卫生局的数据摆在那儿,冬季抑郁在移民群体里占 8% 到 10%,极夜区的失眠率直接飙 20%。 后来才知道,亚裔对光敏度比北欧人高 37%,人家本地人常年适应了,咱中国人的身体根本扛不住这 “光线贫困”,吃维生素 D、用光照仪都不管用,心里就是堵得慌。 光身体难受还不够,心里的孤独更熬人。瑞典这里的人际交往方式和中国完全不同,大家平时互不打扰,即使做了多年邻居,基本上很少有深入交流。 交朋友不是简单的事,随便串门或临时聚会很少见,什么事都要提前计划。提前一周是起步价,临时叫人出来简直是 “冒犯”。 隆德大学有个调查更离谱,瑞典人一年平均才 9.2 次社交邀约,还不到咱中国人的五分之一。 咱在国内多热闹啊,晚上十点一个电话,半小时就能凑齐人吃烧烤、搓麻将,可在瑞典,周末想找个人打牌都难 —— 当地人不是在家待着,就是去森林里 “冥想”,谁跟你凑这个热闹。83% 的华人都说,同事下班就消失,连工作群里都不能发表情包,这日子过得也太闷了。 精神受委屈,钱包也跟着受罪。别听人吹瑞典福利好,那是本地人交税几十年换来的,咱新移民根本沾不上光,反而要被高物价扒层皮。 超市里一根黄瓜要 18 块人民币,剪个头发 500 块,斯德哥尔摩租个一居室月租得 1.2 万克朗,差不多九千块人民币,比上海静安还贵。 想吃口顺口的中餐?一盘宫保鸡丁要 189 克朗,合一百四十多块,比北京国贸贵一半还多。根本剩不下钱,前两年全靠国内积蓄贴补,这日子能不焦虑吗? 更让人窝火的是办事儿难。瑞典公立医院看着免费,其实是 “慢到等死”。有个上海来的高管在马尔默想拔智齿,预约排到半年后,人家还说 “不紧急”,最后他只好飞回深圳,俩小时就解决了。 普通发烧感冒更别提了,等预约上医生,病都自己好了。想快点看?去私立医院,一次就花掉小半个月工资。 还有那生活便利度,跟国内差着十万八千里,超市下午六点就关门,周末更是没人影,外卖又贵又慢,配送费能买半只鸡,咱习惯了美团、滴滴的人,在这儿简直像断了腿。 职场上的隐形壁垒更让人绝望。虽说瑞典英语普及率高,但管理层开会 92% 用瑞典语,人事决策更是全瑞典语,重要纪要故意不转发英文版本,咱中国人永远慢半拍。 有个在爱立信工作的华人说,开会时他提了个改进方案,同事们都用看外星人的眼神看他,说他 “爱出头”。 更气人的是晋升,同等资质下,瑞典语好的人晋升速度比华人快 2.3 倍,好多中国工程师熬了三年熬不下去,只能调回亚洲区。 瑞典移民局 2024 年的数据摆在那儿,中国籍常住人口 5 年内流失率高达 41%,能住满五年的还不到三成。不是咱中国人不能吃苦,是这地方的日子太 “反人性”—— 冬天见不着太阳,平时交不到朋友,花钱像流水,办事儿磨死人,连口热乎的家乡菜都吃不上。 有个在瑞典待了十年的华人说得实在:“看湖虽静,但撸串更暖。” 瑞典的好是真的,干净、有序、风景美,但那是给能忍受孤独、习惯慢节奏的人准备的。 咱中国人讲究热闹、讲人情,喜欢烟火气,在瑞典那地方待久了,身体和精神都得受折磨,不抑郁才怪。所以说,瑞典没几个中国人待得住,这话太对了,谁去谁知道。

0 阅读:67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