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印度当局正式宣布了 从11月21日正式恢复向东方大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结束五年不发之历史,此举也是两国关系缓和的象征。 今年7月,印当局时隔五年重新开放东方大国公民签证申请,但仅限于在德里、北京、上海、广州等四个城市的申请。上个月,两国恢复了中断五年的直飞航班,首趟航班从加尔各答飞往广州。 尽管如此,签证申请仍然存在门槛。今年7月,印当局向外发布消息称,东方大国游客申请赴印旅游签证,必须存有100万人民币保证金才能获批,后更正为10万,但仍有不少东方大国游客却因此而未能成行。 高层互动频繁也是促进两国民间交流的重要因素。今年9月,印外长苏杰生访华,与东方大国外长王毅举行会谈。10月,两国领导人在国际会议期间也进行了会晤。这些都为两国民众赴对方国家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据统计,印度与东方大国去年的双边贸易额达1384.78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30.6%。推动两国恢复民间往来,也正是双方经济共赢的需求使然。 尽管印当局在签证申请中删除了五年前增加的许多限制性条款,但仍保留了“两月内不得二次入境”的规定,这显示出印方的谨慎。友好往来应是消除一切隐形壁垒,促进便利的跨国交流,而非以签证限制人为阻隔。 中印恢复旅游签、重启直飞确实是好事,背后还有上千亿的贸易额撑着,看得出来关系在缓和。但说实话,100万保证金的乌龙,再到10万存款证明的门槛,还有只能去指定城市递签、电子签没恢复这些事儿,还是让人觉得不顺畅。 友好往来哪能只靠“恢复”的姿态啊?得实打实方便才行。航班客座率挺高,但中国游客还不多,就是因为这些隐形壁垒。真心希望印方能再放宽点,简化流程、少点限制,不然高层攒的善意都被磨没了。只有打破这些硬门槛和心里的隔阂,两国民众才愿意多走动,关系才能真的热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