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炮火更致命的侵蚀:日本潜伏四十余年的“围猎”。近日,国家安全部一次性公布了9起

古今知夏 2025-11-24 17:36:13

比炮火更致命的侵蚀:日本潜伏四十余年的“围猎”。近日,国家安全部一次性公布了9起日本涉华间谍案,很多人第一次看清,一张精心编织三十多年的巨网早已悄悄笼罩我们的生活。 2025年11月,9起日本涉华间谍案被一次性集中曝光,不是旧案翻炒,而是实打实的“现行犯”。很多人这才猛然惊醒,原来我们身边早就藏着一张看不见的大网,一点点挖着中国的安全根基。 日本的情报渗透早就盯上了我们的新兴产业,尤其是新能源这个香饽饽。 有个日本驻华能源公司的 “分析师”,在中国锂电池圈子里混了八年,表面上是来谈合作、参加行业会议,实际上满脑子都是偷技术。 他不硬抢核心数据,反而专挑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下手:跟工程师聊天时套问电池材料的配比,对接供应商时 “考察” 生产工艺,甚至资助高校实验室,就为了拿到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度。 更阴的是,他还参股了一家中国小材料厂,偷偷记下生产时的能耗、废品回收的门道。这些零散的信息传到日本,直接帮着日本电池企业追赶我们的技术,还搞起了专利封锁。 就连老百姓吃饭的种业,日本也没放过。有个日本农业公司,收购了中国一家地方种业公司的股份后,就打着 “优化品种” 的旗号,派 “技术团” 往东北、华北的粮田里跑。 他们给农民免费指导种植,还说要合作培育好种子,实际上是在偷偷收集我们自主稻种、玉米的基因样本,摸清这些好种子抗病、高产的 “密码”。 他们还记下不同产区的土壤、气候,甚至通过贿赂农技人员,打听粮食储备库在哪、多久换一次粮。 日本这么干可不是闲的,它自己的粮食自给率还不到 40%,全靠进口过日子,所以一直想掌控粮食源头。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我们的种业安全不光关系到自己人吃饱饭,还影响着全球粮食格局。 现在时代变了,日本的手段也升级了,从以前的徒步测绘变成了现在的偷数据、测基因,从以前的明着打探变成了现在的 “学术交流”“产业合作”,但核心想法从来没变 — 始终把中国当成主要对手,想通过摸透我们的底细,在未来的博弈中占上风。 这种跨越百年的 “执念”,让这场四十多年的潜伏变得更可怕,它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场早就规划好的持久战。 更让人警惕的是,日本的间谍行动早就不是自己单打独斗了,而是跟美国绑在了一起,成了美日围堵中国的 “眼线”。 被曝光的案例里,有好几个日本情报人员,把偷来的中国军工产能、边境基建这些情报,一边传给日本情报部门,一边也发给美国国防情报局。 这背后是美日同盟早就定好的规矩:2023 年他们修订的防卫合作指针里,明确说要一起搞情报监视。美国把中国当成 “威胁”,但离得远,不好摸清底细,而日本离中国近、懂点中国文化,就成了美国的 “前沿情报站”。 美国给日本提供情报技术,日本给美国递情报,俩国家互帮互助,形成了 “日本搜集、美日共享” 的闭环。这就意味着,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国家的情报威胁,而是美日联手的围堵,危害性直接翻倍。 四十多年的潜伏,日本用这种多维度的渗透,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安全课。它告诉我们,国家安全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藏在工厂的生产线里、田里的种子里、手机的短视频里,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而且,现在的中国,不是百年前那个任人欺负的国家,我们有完善的国家安全法,有跨部门的情报共享机制,还有越来越多有安全意识的老百姓。 那些藏在暗处的 “猎手”,不管伪装得多好,终究会被揪出来,付出应有的代价。 信息来源:国安部:近年来破获一批日本间谍案 2025-11-19 观察者网

0 阅读:4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