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好多熟悉日本社会的中国人侧面跟我表示,日本确实从上到下,从骨子里是瞧不上我

天空叙史啊 2025-11-24 17:43:42

已经有好多熟悉日本社会的中国人侧面跟我表示,日本确实从上到下,从骨子里是瞧不上我们中国的,这种瞧不上,就有点我们很多人瞧不上印度的感觉。但日本人可悲且危险的地方就在于:印度可能比我们认为的还要弱,但我们却比日本所想的强得多得多… 日本人的想法听着既荒谬又好笑,就像小偷偷了别人家的财宝,转头就嘲笑原主人寒酸,既没逻辑又缺底气。 要论根儿上的渊源,日本从衣食住行到制度文化,几乎都带着中国的印记;论近代发家的资本,更是沾满了中国人的血汗。 如今揣着抢来的“优越感”居高临下,这种忘本又扭曲的心态,实在经不起半点推敲。 往前翻一千年,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可是截然相反的谦卑。 隋唐时期,遣唐使带着空行囊渡海而来,把长安当成“文明课堂”,恨不得把中国的一切都打包带回。 汉字是他们的书写工具,直到今天,日文中仍有两千多个常用汉字;茶道源自中国的饮茶习俗,他们学去后细化礼仪,反倒成了“本土文化”。 就连京都的城市布局,都是照着长安城的棋盘格复刻的,朱雀大街、东市西市的名字都没怎么改。 那时候的日本,上至皇室下至平民,都以穿唐装、说汉话为荣,根本不存在“瞧不上”的念头,因为他们清楚,自己是在向更先进的文明学习。 这种师生关系的扭曲,始于近代的强盗行径。1895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签下《马关条约》,仅赔款就达2亿两白银,加上“赎辽费”等附加款项,总数相当于日本当时全年财政收入的4.8倍多。 这笔沾满血泪的巨款,成了日本工业化的“第一桶金”。他们用这笔钱扩建工厂、兴办教育、打造海军,三菱、三井等如今的日本巨头,早期资本里都掺着中国人的血汗。 到了抗战时期,掠夺更是变本加厉:东北的煤炭产量最高达2560万吨,大部分被运往日本,华北的棉花被强征殆尽,江南的丝绸、瓷器被成批运回日本,甚至连老百姓家里的铜锅、铁勺都被抢走熔铸炮弹。 靠着这种强盗式积累,日本才搭起“亚洲强国”的空架子,却忘了自己的“财富”全是抢来的。 更可笑的是,靠侵略发家的日本,不仅不反省历史,反倒把掠夺的“荣光”刻进民族记忆。 教科书里将“侵略中国”改成“进出中国”,把南京大屠杀描述成“个别事件”;首相年年顶着国际舆论压力参拜靖国神社,那里供奉着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甲级战犯。 他们刻意美化过去,就是为了维系那点虚妄的优越感,却压根没看清,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 如今的中国,早已构建起全世界唯一拥有39个工业大类的完整工业体系,423.6万个工业企业能独立造出从螺丝钉到航空母舰的所有产品。 日本引以为傲的汽车产业,如今正被中国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突破400万辆,比亚迪、蔚来等品牌在日本市场的份额不断攀升,而日本本土车企却因电池技术滞后陷入困境。 在科技领域,中国5G基站数量突破330万个,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高铁里程超4.5万公里,复兴号以350公里的时速平稳运行时,日本新干线最高时速仍停留在280公里。 疫情期间的表现更能看出两国差距:中国几天内建成方舱医院,全国医疗资源集中支援重灾区;而日本不仅医疗资源挤兑,连口罩生产都依赖进口。 这种组织能力和工业实力的差距,早已不是日本的旧印象能覆盖的。 日本抱着百年前抢来的优越感瞧不上中国,本质上是坐井观天。 他们忘了自己的文化根脉在中国,发家资本沾满中国血泪,更没看到中国靠几代人埋头苦干换来的强大。 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任人拿捏的弱国,这种实实在在的发展,才是最有力的回应——那些虚妄的偏见,终会被时代的浪潮彻底击碎。

0 阅读:188

猜你喜欢

天空叙史啊

天空叙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