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国要想实现工业化比登天还难,因为没钱。以炮弹炸弹引信为例,苏联为了这个技术就花了50万美元将老美纽约安森尼亚钟表公司抄底,建起了第二国营钟表厂才得到。要知道在20年代末1美元可以买4斤白糖或者30根巧克力棒,2美元可以买一双皮鞋,5美元可以兑换1英镑,当时的美国普通工人一个月也就只能拿60~80美元。 偏偏这时候,美国那边正闹大萧条,1929年股市崩盘,工厂倒一片。纽约的安森尼亚钟表公司,本来是美国钟表业的骨干,从1851年建厂起,就靠生产高精度怀表和机械计时器吃饭,那些黄铜机芯能稳稳走几年不差分毫。公司创始人安森·格林·菲尔普斯是康涅狄格州的黄铜大亨,1844年建了安森尼亚黄铜公司,专供钟表业原料。1851年,他拉上布里斯托尔钟表匠西奥多·特里和富兰克林·C·安德鲁斯,成立安森尼亚钟表公司当子公司。特里和安德鲁斯当时雇了50多个工人,用58吨黄铜一年造出2.5万个钟表。菲尔普斯看准了钟表市场能消化他的黄铜,就投钱让他们卖掉一半股份,迁厂到以他命名的安森尼亚镇。 迁厂后,1854年大火烧了德比旧址,损失10万美元,只保了5万。菲尔普斯没停手,派人用马车拉新设备,继续造从弹簧搁架钟到水晶摆钟的各种型号。特里一度和马戏团老板P.T.巴纳姆合作,推奇形怪状的装饰钟,但那公司1856年就破产了。安森尼亚稳住了,1878年迁到布鲁克林扩规模,产品线拉到450多种,包括姜饼钟、瓷器钟和水晶调节钟。工人们在蒸汽机边打磨齿轮,出口欧洲亚洲,维多利亚式花纹外壳让钟表成客厅标配。到20世纪初,一战乱了供应链,欧洲钟表涌进来,美国本土竞争也猛。安森尼亚销售厅里账本翻得飞起,经理们决定降价抢量,结果债务堆山。1914年高峰450款,1920年缩到136款加9款表,1927年只剩47款钟和3款表。1926年卖掉布鲁克林仓库,勉强续命,但1929年秋破产程序启动,接收人锁大门,贴拍卖告示。那些精密机床,本该报废,却给苏联工业化开了条路。 苏联看准机会,1930年初春派Amtorg贸易公司工程师团去纽约。他们提着信用证,直奔布鲁克林旧厂区。谈判桌上债务单、工资表、税单摞着,美方律师强调不还钱就拍卖机器。苏联代表拿出计算器,开价50万美元整体收购,包括设备、蓝图、专利和30多名技工合同。支票签了,现钞装铁箱,美方律师擦眼镜,点头成交。交易那天细雨蒙蒙,代表们撑伞出门,身后烟囱多年不冒烟。 拆解随即跟上。美国技工戴手套,用扳手松机床螺丝,苏联工程师记录铅笔沙沙。机床、冲床、千分尺拆部件,裹油布钉木箱,用叉车抬卡车运码头,吊车转动吊上货轮甲板。1930年夏货轮启航,穿越北大西洋绕格陵兰,进波罗的海。船员固定箱子,风暴时绳索加固,浪花溅咸雾。货物到列宁格勒港已是秋风,码头工人推手推车卸箱,装火车拉图拉市郊荒地。1931年春第二国营钟表厂动工,红砖垒烟囱框架矗蓝天。开箱时工程师围圈,撬棍撬木板,油纸散开露瑞士齿轮机床。技工推设备进车间,固定水泥基座,拧螺栓测试嗡嗡。 美国技工随船来,合同18个月。他们卷袖示范调千分表,手指捏游标转旋钮,教磨0.002毫米齿差。车间煤油灯摇光影拉长,铁屑飞溅混机油。苏联工人弯腰操作,手沾润滑油,反复重复到机芯平稳。1933年第一批VT-1定时引信出厂,技工放大镜检,齿轮咬合无误,精度近美国原品95%。从这起,152毫米榴弹炮炮弹装这些引信,轰鸣飞出,改战场格局。那50万美元在当时值老鼻子钱了。1920年代末,美国工人月薪50美元算走运,50万美元顶万个月工资,能盖一条街砖房。苏联用这笔换来引信工业,每枚成本0.01美元,撬动军工链条。 不止引信,苏联还瞄上坦克悬挂技术。克里斯蒂博士的悬挂系统,能让坦克高速越野,路速上70公里每小时。美军对这不感兴趣,克里斯蒂缺钱,就把两辆克里斯蒂坦克作价6万美元卖给苏联,外加10万美元专利费,一次买断。苏联代表团1930年到纽约,克里斯蒂在车间演示,坦克轮胎转动,弹簧压缩伸展,震动小得像轿车。交易签了,坦克拆件装箱,伪装成农用拖拉机运走,没外交关系,全靠Amtorg操作。苏联工程师逆向,1931年出BT-2坦克,装37毫米炮,用改进自由引擎。1932年BT-5上45毫米20-K炮,解决早期可靠性问题,但引擎过热传动脆弱。BT-7是最终版,1935到1941年产5000辆,500马力M-17T V12引擎,轮模式路速72公里,履带50公里。薄甲6到22毫米,主炮45毫米加机枪,轻骑兵坦克,侦察突击用。 美军后悔了,眼红告克里斯蒂,法庭打十几年。苏联用这技术建深远机动概念,理论家如弗拉基米尔·特里安达菲洛夫和米哈伊尔·图哈切夫斯基推速度机动超重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