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26亿惊世骗局反转!

千浅挽星星 2025-11-24 21:04:56

[微风]2015年,魏银仓用手段把董明珠耍得团团转,并成功骗取26亿,之后又麻利地逃往美国,但姜还是老的辣,最后还是董明珠赢了!   魏银仓并非长期专注实业的经营者,他的发家过程带有不少投机色彩,他出生于河北农村,早年有过当兵的经历,退伍后开办了一家汽修厂,赚到了第一笔钱。   之后,他参与到邯武公路的建设中,靠收取过路费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但后来因被人举报资金来源问题,他曾携带资金前往美国避风头。   在美国期间,魏银仓发现奥瑞特公司的钛酸锂电池技术面临困境,该技术体积较大,适用范围有限,在当地市场不受重视,公司濒临破产。   于是魏银仓花费 3 亿元收购了这家公司的技术决策权,回到国内后,他将这项技术包装成当时受政策支持的新能源 “新技术”,成立了珠海银隆。   2015 年,董明珠希望为格力开拓新能源领域的业务,魏银仓向她推广银隆的钛酸锂电池技术,声称这项技术能实现 5 分钟快速充电,且使用寿命长达 50 年,但他没有主动说明该技术体积大、仅适合公交等特定场景,不适合普通轿车使用的明显短板。   2016 年,董明珠参观了珠海银隆的工厂,看到工厂表面规整的生产线后,对这个项目产生了浓厚兴趣。   当时,董明珠计划推动格力电器全资收购银隆,但这一方案因风险过高被格力董事会否决,不过董明珠并未放弃,她以个人名义出资 10 亿元,又通过抵押格力股权筹集了 16 亿元,还邀请了王健林、刘强东等企业家参与投资,总共投入 30 多亿元,成为了银隆的重要股东。 然而,资金投入后,银隆的经营情况并未达到预期,2017 年,魏银仓提出 300 亿元的年度销售目标,但实际业绩相差甚远。   董明珠进入银隆管理层后,在开展尽职调查时发现,公司内部管理混乱,且魏银仓通过多种违规方式转移、侵占公司资金。经核查,魏银仓及其相关人员涉嫌侵占公司利益超过 14 亿元。 得知事情败露后,魏银仓在 2018 年 7 月后便不再与银隆联系,随后再次前往美国,逃避责任,而原银隆总经理孙国华等人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面对这一情况,董明珠没有选择放弃,她一方面向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同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法律途径追究魏银仓的责任。   另一方面,她着手整顿银隆公司,更换了公司的管理层,任命曾担任格力郑州公司总经理的赖信华为银隆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清理了公司内部的裙带关系,引进技术人才,针对钛酸锂电池的技术短板进行改进。   经过几年的整顿和技术优化,银隆的经营逐渐有了起色,2018 年上半年,银隆的新能源客车销量突破 3000 辆;2020 年,公司获得了中国储能产业相关奖项。   2021 年初,格力通过司法拍卖等方式,获得了银隆 47.93% 的股份,将其纳入格力体系,并更名为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目前,魏银仓仍滞留美国,无法回国,而格力钛在新能源客车和储能领域稳步发展,进入了全球新能源企业 500 强。   这场持续数年的商业纠纷最终以董明珠的胜诉告终,也证明了脚踏实地经营企业的重要性,投机取巧的违规操作最终只会面临法律的制裁和市场的淘汰。 信源:中国经济网 董明珠魏银仓控制权之争再升级:谁来关心银隆未来

0 阅读:174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