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码农,现在就靠着汇率吊着一口气。国内人没法理解的是,在2025年,能在美国写程序员赚美金,本身是种奢侈。美国sde大多人人自危,亚麻刚刚裁员3w人,后续1月还会裁员1-3w人。裁员再找新的工作,极其困难,大厂工作5年,被裁员1年找不到工作的比比皆是,这个国内人是没法想象的。别的不说,亚麻裁员3w人,这里面估计有2w的程序员会被永久淘汰。论工作机会,美国是远不如国内的,找工作更难。Master毕业,只有10% - 30%的能找到工作。其他人只能喝西北风。国内985硕士,不说都去大厂,次一点去个银行保底也差不多,不至于惨到连工作都找不到。当然了,OpenAI,Anthropic,GDM这种还是在抢人,ng工资50-100w,senior的一年几百万美金都很常见。但是门槛也远高于国内,最底线是top cs phd,还要是大语言模型方向。对比国内不少人硕士毕业甚至本科毕业就能做大语言模型了。要知道中国博士也更多,上交一年就5k个博士,而整个美国一年也就是毕业2k-3k的cs 博士。top cs phd,入学前的发表就已经可以符合国内清北复交 phd的毕业要求了。很多人说美国收入高,但是税收也高,年薪20w税后只有13w出头,再扣除养老金,一年可支配收入只有10w左右,在美国高昂的生活成本下,捉襟见肘,一年花去5-8w,剩下的钱甚至不如国内40w的ng标准包。很多人说美国教育好,实际上MIT哈佛的学费生活费是9w美金,一个硅谷大厂码农,孩子是上不起哈佛的,讽刺不?注意年入20w也超过名校免学费的标准了,你不得不支付全部的学费。和国内物价下降不一样的是,美国的物价,正在飞速上涨。外卖一顿30-50刀,相当于200-300人民币,断然是吃不起的。就算是堂食/pickup,吃个five guys也要18刀,而且不健康,油炸高糖。关键是你选择也不多,披萨/汉堡/薯条/taco,没有了。去pickup要开车10-20分钟,来回出行穿衣服,要40分钟,仅仅吃一顿饭而已。吃不起外卖,不愿意去pick up,你只能自己做。买菜,做饭,洗碗,这个流程每天重复,每天至少浪费1-2h在做饭上面,不知道国内人愿不愿意来美国吃苦?即使是自己做饭,物价也翻倍了,costco里面的价格(尤其是冷冻食品,零食坚果),相比疫情前甚至翻了一倍,怪不得要零元购呢,这不是抢钱吗?汽车方面,美国也是一天不如一天。美国的车,自从疫情大涨了一波就从来没有降回来,卡罗拉都要2w5刀,凯美瑞3.5w刀。二手车和新车一样贵,宝马奔驰,新车一样买不起,二手宝马奔驰修车能要你的小命。中国买车都在降价,6w人民币就能买一个新能源了,而且是全新的。奔驰宝马都是十几万的降价,各种新能源车,各种型号,坐里面各种配置都有,冰箱彩电大沙发,甚至零重力座椅都出来了。而美国的车,都是最朴素的卡罗拉,特斯拉都属于内饰豪华的了。有工作,用公司医保,看病可以接受。但是要是被裁员了,看病就麻烦了。一个月一个人保费要1k刀,一家人要5k刀,相当于人民币3w多,不知道吹捧湾区码农的人,能不能接受。之所以湾区码农不回去,单纯是因为汇率。攒下来的钱,回国花还是性价比很高的。如果是穷人,那么在美国硬耗着,多一些资本原始积累确实不错。当然,这个资本积累也是有代价的:1、美国是有资本利得税的,买卖股票要交税,比例是40%。炒房炒股都要交税,这也变相拉低了资本积累的上限。一个人在中国炒美股,最后收益率远远拉爆硅谷码农,是很正常的事情。2、湾区找对象难。所以资本积累的时间,不能超过30岁,因为30多岁回国也不容易找对象了,为了几个美金,把青春都浪费在美国大农村了,回国都40岁了,都硬不起来了,找对象意义也不大了。《隐秘的角落》,张老师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你是相信童话,还是相信现实?很多人觉得外国的月亮更圆,但是实际上可能你只是活在童话里。有趣的观察是,之前硅谷码农还喜欢长篇大论,口口声声说想回国,但是不能/不会回国。现在慷慨激昂的动力都没有了。不少湾区码农,已经被亚麻layoff了,正在刷题找工作呢,国内码农也别幸灾乐祸了,亚麻这波3w人大裁员,过2个月等h1b过期,大部分都会回国,到时候国内就业市场,又会被冲击了
硅谷码农,现在就靠着汇率吊着一口气。国内人没法理解的是,在2025年,能在美国写
黑夜黑眼睛
2025-11-25 14:35:45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