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间已经没有“友好”关系了   日本福冈县通过社交媒体宣布,中国江苏省向日本

木槿论事 2025-11-25 18:19:30

中日之间已经没有“友好”关系了   日本福冈县通过社交媒体宣布,中国江苏省向日本福冈县通报,由于不可预见的原因,推迟原定于11月19日至11月20在江苏省举办的交流活动。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那条来自福冈县的通知看着客客气气:因不可预见原因,江苏方面申请推迟访问,可不少人都能看出来,这话后面藏着一股寒气,不是一场活动黄了,而是中日之间那层薄薄的“友好皮”终于撑不住了。   要不怎么一夜之间,从广岛到山口,从高松到福冈,整片地方交流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块块倒下?要是还把这看成“意外”,那真的太天真。   其实事情的苗头早就埋好了,过去几个月,日本政坛的动作一个比一个离谱。   首相高市早苗跑到国会,把台湾问题硬塞进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甚至暗示日本可能动武介入台海,这可是踩中国红线踩到钢板上了。   紧接着,日本在西南诸岛那边的动静越来越密集,各种军演、部署、强化作战能力,说得好听叫“自卫”,看在邻居眼里简直就是“贴脸威慑”。   中国这边的反应也不是脾气上来,而是“你要闹,我就先把安全伞撑大”,安全提醒一条接一条,航班大批取消,连游客和留学生都被告知暂时别去。   气压降成这样,地方交流能不先“中招”吗?江苏和福冈这次不是突然翻脸,而是中央层面积累的不满慢慢蔓延到民间渠道,终于由地方政府用一个“推迟”把气氛真实地呈现出来。   说到底,中日之间的“友好”,是三根支柱撑着的:政治互信、安全认知和历史记忆。   可偏偏这三根,日本这两年几乎一根比一根摇得厉害。   政治上,日本越来越习惯在美国的战略框架里替人传话;安全上,军费节节攀升、远程打击能力一项项落地。   历史上呢?参拜靖国、改教科书、淡化侵略,这些曾经让东亚受伤的老问题,如今又被拿出来折腾,三根一起晃,“友好”当然站不住。   那为什么最先掀翻的是江苏和福冈这种看上去最“无害”的地方合作?因为地方交流就是中日关系的“温度传感器”。   它不负责吵架,也不负责谈判,只负责忠实反映气氛,两国关系温度高,它就热火朝天;温度骤降,它最先结冰。   等中央外交上不便直接摊牌的时候,地方层面的“延期”“降频”“取消”就是一种礼貌而明确的敲桌子方式——我们不说气话,但也不会继续装傻。   更现实的是,日本这几年喜欢念叨一句口号:“政经分离,”意思是政治吵归吵,钱还是要一起赚,交流还是要照常搞。   可现实打脸得飞快,从芯片设备限制到产业链脱钩,从核污水排海到水产品禁令,再到互相民意不断走低,哪一件不是政治影响经济、舆论影响合作?   “政经分离”听起来体面,其实是日本自己最想坚持的一句自我安慰,江苏和福冈的交流延期,就是这句口号终于撑不住的具体例子。   这次延期里,中国给日本、给日本地方、也给自己国内,都各说了一句话,给日本政坛说的是:台湾问题不是你能往嘴边挂的“外交台词”,那是中日关系的电门,一碰就跳闸。   给日本地方和企业说的是:别怪中国不讲情面,你们中央闹得太狠,我们地方也没办法替你们擦屁股,给国人说的是:中国不会继续热脸贴冷屁股,必要时会用行动示意:够了,该降温就降温。   有人还在纠结中日还有没有“友好”?其实现在最不重要的就是这个词叫不叫“友好”。   真正重要的是,日本愿不愿意在核心问题上踩刹车,愿不愿意把历史、主权、军事这些最敏感的领域从挑衅模式拉回来。   如果继续一条道狂奔到底,以为既能靠美国撑腰搞军事扩张,又能靠中国市场赚大钱,那以后被推迟的就不是一次访问,而是一串产业合作,乃至整个未来的信任基础。   江苏这次只是把一句已经存在很久的事实,通过一项“延期通知”翻译成了现实:现在的中日关系,已经不再是打打擦边球就能维持的温吞状态。   谁尊重谁,谁踩谁底线,谁为谁让步,都得重新算账了,在底线问题没想清楚之前,“友好”这两个字,暂时别提得太轻松。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0 阅读:27

猜你喜欢

木槿论事

木槿论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