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打了这么久,你猜最大的赢家是谁?不是美国,更不是俄罗斯,是一个忍了快80年,一直在等一个机会的国家,德国。 事情得从2022年2月说起,俄罗斯大军压境乌克兰,欧美立马结成“抗俄同盟”,美国当起总导演,不断拉拢盟友送人送枪,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可就在聚光灯外,德国这个原本被军事“封印”的国家,悄悄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 战争打响没几天,德国总理朔尔茨对国会喊出“时代转折点”,随即拍板一笔1000亿欧元的特别军费,刷新了整个欧洲的心理预期,过去德国那点“象征性”军力,仿佛突然换了魂,一口气订购F-35战机、建造护卫舰、扩军扩编,一边支援乌克兰,一边悄然练肌肉。 2024年,德国国防预算直奔885亿美元,跃升为欧洲第一,而其他国家呢?法国、西班牙还在吵预算,意大利忙着应对经济,德国已经抢跑,有人还以为这只是德国被逼无奈,其实这更像一次精心谋划后的“放闸”。你觉得,德国真的是被动出手吗? 这局棋真要说妙,就妙在一个“等”字,德国自1945年战败以来,军事就是敏感词,美苏冷战期间,它靠驻军“被保护”;欧盟建立后,它靠经济“当家长”,但骨子里的战车基因,从没真正熄火。 几十年忍着不动,是因为没有台阶下,也没有理由动,直到俄乌这一仗,把台词全讲圆了,俄罗斯成了现成的对手,欧洲一夜变得惶惶不安,德国终于有了开口的机会:我们也需要保护自己。 更狠的是,德国不光把国防花销打开了口子,还借此扩展了军工产能,一边帮乌克兰训练士兵,一边把“防务自主”挂在嘴边,它不是想当马前卒,而是想带节奏。 你看,欧洲防务体系是不是越来越像在围着德国转?而美国那边,看着北约里这位盟友越来越有主见,心里真的能踏实吗?别忘了,美国手里的“北约领导权”可是从二战赢回来的一张牌,没人愿意轻易让出主桌。 德国的聪明,不在嘴上,而在步子上,打着“自保”的旗号,干着“争霸”的活。一边把军力规模推到战后巅峰,一边在武器采购和军火出口上大做文章,买F-35是向美国示好,搞“欧洲天空之盾”则是立足未来,连波兰和捷克这样的前华约国家都被纳入其中,德国正在主导一个“去美化”的安全新秩序。 这套组合拳打出来,德国表面是“站队”,实则是“站位”,比起嘴上喊口号,它更擅长用预算和合同把影响力稳稳铺出去,可你要说这是偶然,那就太天真了,这场战争给德国的,是80年来等不到的合法军备重启,只要这场战事拖得越久,德国脱胎换骨的过程就越自然,越不可逆。 很多人问,德国是不是又要走老路?我不这么看,现在的德国不是当年的纳粹德国,它有议会、舆论、国际规则,但别忘了,欧洲从来不缺战争动机,只缺发动者的正当性,而德国,正在不动声色地把正当性拿回来。 它不是主动挑起战争,而是在“别人打架”时完成自我升级,这不是逃避责任,而是看准机会,别被表面的“软弱”骗了,一场战火烧起来,谁是真正做准备的,那得看账本和军火合同,不是看谁喊得响。 时代的齿轮已经转动,德国正在加速上车,没人知道这辆车最终会把欧洲带向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已经不再是那个只靠工业出口吃饭的经济体了,今天的德国,正在重新定义它在欧洲、在全球的角色,而当这个角色被彻底唤醒,欧洲的平衡点也将随之改变,真正的赢家,从来不是站在舞台中央的人,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走上来的那个人。 德国这步棋,你觉得是防守反击,还是蓄谋已久?评论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