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态度急转弯?根据日本《每日新闻》11月25日的报道,日本外务省次官船越健裕2

璟中玩转世界 2025-11-26 10:49:57

日本态度急转弯?根据日本《每日新闻》11月25日的报道,日本外务省次官船越健裕25日在外务省会见了中国驻日本的大使吴江浩。由于这件事刚刚发生不久,日本方面还没公布会见的具体信息,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网站也没有更新相关内容,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是日本态度转变的信号之一。要不然,在这个时候日本没必要会见中国驻日本大使这个级别的官员。 这场看似普通的外交会面,究竟是一次例行寒暄,还是日本对华政策的一次“踩刹车”? 目前正值亚洲地缘局势微妙时期,日本和中国之间一直存在紧张摩擦,在这种背景下,船越健裕这个级别的人物亲自出面,显然不是为了寒暄几句。 这次会见并没有公开议题,也没有举行新闻发布会,这恰恰说明,它不是“秀场外交”,而是一次“实用主义”的操作。 更让人玩味的是,中国驻日大使馆网站也没有同步更新信息,说明这场会晤可能是双方协商下的低调推进——不想引发过多解读,但又必须发生。 究竟是什么“事”,让日本突然放下身段? 先看看经济这块“压力山大”的牌,近期,中日双边贸易额出现了明显下滑,这对高度依赖对中出口的日本制造业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尤其是在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关键领域,日本厂商原本就对中国市场心存依赖。 如今再加上全球供应链不稳定、能源成本上涨,经济界对政府的“强硬对华”路线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不满。 超过六成的日本企业希望政府“改善”对华关系,以避免经济继续受损。 再看政治这边的信号,高市早苗虽然在对华态度上一向强硬,但她并不是孤军作战。 特朗普本月重新与高市通话,并再次强调美日在亚太的“战略稳定”责任,这种“老朋友之间的暗示”,其实也在提醒日本:在中美竞争尚未降温的前提下,日本不能让局势失控。 说白了,日本这会儿有点进退两难:一边是经济现实,一边是安全承诺。 如果继续硬杠中国,损失的是经济和稳定;但要是转向太快,又容易被看作“对美阳奉阴违”。 这场会见,可能就是想在两种压力之间找个平衡点。 虽然这场会见释放出一种“气氛缓和”的信号,但现在就说日本要“转弯”,明显还太早。 日本的对华政策不会轻易摆动方向,就像一艘万吨巨轮,哪怕要调头,也得先减速、再转舵、最后才能换向。 尽管特朗普政府对华态度不像拜登时期那样激进,但在亚太地区,美国依旧将日本视为“前沿哨所”。 今年以来,美日联合军演仍保持高频,2025年已举行了4次联合军演,显示出美国对日本的安全绑定依然紧密,日本想通过外交修补对华关系,也得先看看美国的脸色。 日本国内的政治氛围也不允许“急刹车”,高市早苗目前虽然在政坛风头正劲,但她背后的自民党保守派对中国一贯强硬,贸然转向,不但可能引发党内不满,还可能在舆论上“自打脸”。 再者,日本的外交操作一向讲究“低调试探”,历史上多次中日关系回暖,都是从“中层官员密会”开始,再逐步升级到部长会晤,最后才可能见到首脑互动。 这次船越健裕与吴江浩的会面,很可能就是一次“探水深”的动作——先看看中国的反应,再决定是否继续。 站在现实角度看,日本的对华政策其实很矛盾: 一方面,它离不开中国的市场和制造合作,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拉动外贸的“老朋友”不能轻易得罪; 另一方面,它又必须维持对美国的战略忠诚,毕竟美国是它最重要的安全靠山。 日本现在的外交姿态很像是在走钢丝:一边向中国释放“愿意沟通”的信号,一边又不敢让美国误会自己“动摇立场”。 这就决定了它不会突然“180度大转弯”,而是选择“边走边看”,试探中方的耐心和态度。 这种“低调、试探、逐步推进”的节奏,正是日本惯用的外交节奏,它不是不想转,而是不敢快转,甚至可以说,这场会见就是给自己留台阶,为后续可能的高层沟通铺路。 从数据上看,中日之间的经济联系依旧紧密,这说明,哪怕有摩擦,经济纽带还是剪不断的。 从投资流动看,中国对日本的投资在第三季度同比减少了10%,这让日本感到“凉意”,也开始意识到不能一直“硬刚”。 日本民众中支持“改善对华关系”的比例从年初的30%上升到现在的40%,虽然不是压倒性变化,但趋势已经很明显。 这些变化,都在悄悄推动日本政府做出微调,哪怕只是象征性的,会见、沟通,也是一种“降温器”。 这次会见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它解决了什么问题,而在于它“打开了门”。 在中日关系一度陷入僵局的背景下,愿意坐下来聊,已经是一个进步,体现了双方都希望“先试水”。 这次会面,或许是日本开始思考“怎么走下一步”的第一个信号。 日本这艘外交巨轮,或许真的开始减速准备转向了。 未来中日关系如何发展,还要看双方能否在复杂局势中找到新的平衡。 信源:《每日新闻》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璟中玩转世界

璟中玩转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