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外交战争打的正火热,韩国突然发出言论引得震动,李在明政府官宣:东北亚三国

承影简史 2025-11-26 12:53:29

中日两国外交战争打的正火热,韩国突然发出言论引得震动,李在明政府官宣:东北亚三国官方表述,从“韩日中”改成“韩中日”。 韩国李在明政府在11月16号官宣,把东北亚三国的官方表述顺序从“韩日中”改成“韩中日”,这事儿在政坛确实引起不小震动。 这事儿得往前倒腾一下,之前不是李在明当总统,是尹锡悦在台上,大概2023年9月,尹锡悦去开东盟峰会的时候,突然就把韩国人用了好多年的“韩中日”改成“韩日中”,明摆着就是想强调跟日本的合作,往美日那个圈子里凑,搞所谓的“价值观外交”。 可他这一改,韩国国内直接炸锅了,老百姓骂声一片,说他为了抱美日大腿,连自己国家的传统习惯都丢了,甚至有人嘲讽“下一步是不是要改成‘日韩中’”。 后来民调显示,六成多的韩国人都觉得他太亲近日本,丢了国家尊严,尤其是年轻人和做小生意的,对“日先中后”的说法反感得厉害,他执政后期支持率跌到32%,跟这波操作有很大关系。 李在明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拨乱反正,这改顺序就是最直接的动作。 韩国总统府的人也说了,尹锡悦那时候搞理念外交,过度偏向日本,破坏了外交平衡,现在改回来才是对的。 你想啊,李在明竞选的时候就骂尹锡悦把韩国绑在美日战车上当棋子,现在上台肯定要兑现承诺。 而且这招成本极低,不用改任何协议,不用让渡利益,就改几个字的顺序,既能讨好国内的进步派,又能安抚那些担心中韩关系差影响生意的老板们,还能拉中间选民的票,简直是一举多得。 果然,消息一放出来,他的支持率就从50%涨到53%,外交政策满意度直接涨了8个点,这算盘打得太精了。 更深层的原因还是外交上的算计,韩国夹在中美日中间,真不敢选边站。尹锡悦之前一头扎进美日怀里,结果没捞着好。 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上台后越来越强硬,一会儿说“台湾有事”跟日本有关,干涉中国内政,一会儿又在独岛问题上挑衅韩国,又是建展览馆又是划预警区,把韩国当软柿子捏。 尹锡悦那时候亲日,现在韩国外交部只能天天发声明抗议,连韩日联合军演都停了,这就说明“韩日中”那套逻辑根本走不通。 反观中国,是韩国搬不走的邻居,而且中韩生意往来特别多,韩国好多中小企业都靠中国市场吃饭,之前关系差了,不少老板都快撑不下去了。 李在明不傻,改个顺序就是给中国递信号,表明想改善关系,这步棋走得很务实。 还有韩国人对历史的感情在这儿摆着,他们当年被日本殖民过,对日本本来就有戒心,尹锡悦倒好,为了跟日本结盟,连慰安妇、强制劳工这些历史账都想淡化,老百姓怎么可能答应? 韩国人从小就学“韩中日”,突然改成“韩日中”,就跟否定自己国家立场似的,这种民族情感的坎儿根本迈不过去。 李在明政府也聪明,解释的时候不说外交,只说“尊重老百姓的使用习惯”,一下就把道理站牢了,显得自己是顺应民心,不是瞎折腾。 其实这事儿说白了就是韩国的外交回归理性了。之前尹锡悦搞意识形态那套,非要分个“价值同盟”,结果把自己逼到死胡同。 现在李在明改回“韩中日”,就是告诉外界,韩国要搞平衡外交,不跟谁绑死,先顾自己的利益。 对中国来说,这肯定是好事,说明韩国认清楚谁是真朋友,谁是靠不住的。 对日本来说,这就是个警告,别以为韩国好欺负,再挑衅就真不客气了。 对韩国自己来说,这步操作既稳住了国内民心,又打开了外交空间,算是把尹锡悦搞砸的局面往回捞了一把。 现在东北亚局势本来就复杂,中美博弈在那儿摆着,日本又老挑事,韩国要是还跟着尹锡悦的老路走,迟早得吃亏。 李在明这一改,看着是小事,其实是给韩国外交定了调,以后要务实,要自主,不能再当别人的棋子。 这事儿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外交不是过家家,不能讲虚的,得实实在在为自己国家和老百姓着想,不然早晚得被民意抛弃。 参考资料: 韩国政府宣布:中国排日本前面 2025-11-16 17:12·人民日报

0 阅读:39
承影简史

承影简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