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子阮玲玉:沦为富人玩物,25岁喝下毒粥,仅留下2封绝笔信 1910年,阮玲

趣史小研究 2025-11-26 17:21:43

民国女子阮玲玉:沦为富人玩物,25岁喝下毒粥,仅留下2封绝笔信 1910年,阮玲玉出生在上海的一个贫民窟。父亲早逝,母亲为了养活她,不得不去一户姓张的大户人家做帮佣。阮玲玉的童年,是在张公馆的后院里度过的。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她生命中的第一个劫数出现了——张家四少爷,张达民。 年轻时候的张达民,确实有一副好皮囊。富家少爷,穿西装打领带,嘴里还能蹦出几个新潮的词汇。对于从小没见过世面的阮玲玉来说,这就是童话里的王子。哪怕母亲千叮咛万嘱咐“咱们高攀不起”,情窦初开的阮玲玉还是陷进去了。 这时候的阮玲玉,太渴望爱,也太渴望跨越阶级了。 可惜,张达民这个“王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家里人反对他们在一起,张达民一气之下带着阮玲玉私奔。听着很浪漫是吧?但这却是阮玲玉噩梦的开始。脱离了家庭的经济支持,张达民彻底暴露了纨绔子弟的本性,吃喝嫖赌样样精通,不仅不挣钱,还把阮玲玉当成了提款机。 为了养家,也为了养这个“巨婴”丈夫,16岁的阮玲玉不得不去考电影公司。老天爷赏饭吃,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让她在那个没有台词的默片时代,依然能直击人心。她红了,红得发紫。 可讽刺的是,她在银幕上演绎着各种悲惨女性的角色,在现实中,她正在经历比剧本更狗血的人生。张达民看她红了,变本加厉地要钱,甚至在输光了钱之后,在大街上当众羞辱她。 这一段感情,耗尽了阮玲玉所有的青春和幻想。 就在阮玲玉对生活感到绝望的时候,第二个男人出现了。这个人叫唐季珊,是当时有名的“茶叶大王”。 和毛头小子张达民不同,唐季珊成熟、多金,那是情场里的老猎手。他懂得怎么讨女人欢心,送花、送豪宅、接送拍戏,那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直接把缺爱的阮玲玉拿捏得死死的。 当时,著名的影后张织云——也就是唐季珊的前任,曾给阮玲玉写过一封信,信里只有一句话:“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多准的预言啊!可惜,深陷“温柔乡”的阮玲玉根本听不进去。她以为自己遇到了救赎,殊不知是跳进了另一个更深的火坑。 唐季珊把阮玲玉接进了他在上海新闸路买的三层小洋楼。阮玲玉以为这是爱巢,其实对唐季珊来说,这不过是他在名利场上炫耀的一个“战利品”。 没过多久,阮玲玉就发现,唐季珊的控制欲极强,不仅在外面沾花惹草,回到家稍有不顺心就对她拳打脚踢。更要命的是,像鬼魂一样缠着她的前夫张达民又来了。 张达民嫉妒阮玲玉跟了富商,又眼红唐季珊的钱,于是狮子大开口索要巨额赔偿。遭到拒绝后,这个无赖直接向法院起诉,告阮玲玉偷窃家财,还把当年的同居细节添油加醋地卖给黄色小报。 这一下,上海滩炸锅了。 街头巷尾都在议论阮玲玉的“风流韵事”,她在电影里塑造的那些神圣、悲悯的形象,瞬间崩塌。 这时候,阮玲玉最需要的是什么?是身边人的支持。 可唐季珊做了什么?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他逼迫阮玲玉去登报声明,去打官司,甚至在阮玲玉请求他帮忙时,冷冷地甩了一个耳光,骂她给自己惹麻烦。 1935年3月8日,妇女节。这本该是庆祝女性独立的节日,却成了阮玲玉的忌日。 前一天晚上,她参加了联华公司的聚会。那一晚她出奇地漂亮,穿了一身深色的旗袍,脸上挂着笑,挨个儿拥抱了在场的同事,甚至还跟导演谈笑风生,讨论下一部戏的角色。 谁也没看出来,她的心已经死透了。 回到家,面对冷漠的唐季珊,她没有争吵。等到夜深人静,她走进厨房,煮了一锅八宝粥。那是她最爱吃的,甜的。她把平日里攒下的安眠药,一共三瓶,全部倒了进去。 关于阮玲玉留下的遗书,这几十年一直有争议。当时唐季珊拿出了两封遗书,内容大意是说她因为张达民的逼迫而死,还要表达对唐季珊的爱意。这很明显是唐季珊为了推卸责任伪造的。 直到后来,真实的遗书内容才被披露出来。在那两封真正的绝笔信里,她把这两个男人看得透透的。 给张达民的信里,她说:“你不想想我和你分离后,每月又津贴你一百元吗?你真无良心,我死了,我一死何足惜,不过,还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罢了。” 而给唐季珊的信里,她更是字字诛心:“我死后有知,必将不饶你!我死后,你一定又会把所有的罪责推在张达民身上,甚至还要把自己洗刷得干干净净。” 阮玲玉死后,整个上海滩轰动了。送葬那天,三十万人走上街头为她送行,队伍绵延了三里地。甚至有几位影迷因为太过悲痛,竟然随她而去。 鲁迅先生为此特意写了一篇《论“人言可畏”》,痛斥那个吃人的社会。 她活得太累了,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她就像一只精美的瓷器,摆在橱窗里供人观赏,一旦有了裂痕,看客们不会心疼,只会兴奋地围观它何时破碎。 阮玲玉的死,是一场针对女性的“社会性围猎”。 时至今日,当我们再看阮玲玉的电影,看着她在黑白光影里流泪、微笑,依然会被打动。她用25年的短暂生命,演绎了最极致的繁华与苍凉。

0 阅读:20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