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跌停“抄底的机构在狂欢,出逃的散户在流泪”——11月26日的资本市场,万科

余风慧 2025-11-26 17:23:52

万科 跌停“抄底的机构在狂欢,出逃的散户在流泪”——11月26日的资本市场,万科正上演最撕裂的资金博弈。一边是“23万科01”债券跌至81元,潜在收益率逼近100%,机构疯狂扫货;一边是散户不计成本抛售,港股融券量激增,地产板块集体重挫1.11%,81只个股跟跌不休。这早已不是简单的信用危机。万科1.5万亿总负债压顶,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年度GDP,一旦违约,地方财政将直接承压——要知道其总资产占深圳市属国企三成以上,与地方财政深度绑定,多年来土地出让金占项目成本40%-60%,本质是城市发展的“资金纽带”。用“流动性陷阱”理论看,万科正陷入经典困局:账面656.8亿货币资金,却要面对3629.3亿有息负债,157.53亿一年内到期债券形成巨大资金缺口。预售制下的4075亿合同负债看似庞大,实则被锁定在未完工项目中,形成“账面有钱、实际缺钱”的尴尬,这正是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典型特征。十年河东河西的反转更令人唏嘘。2015年宝能恒大争夺万科股权时,深铁以“白衣骑士”之姿入主,谁能想到如今近千亿投入面临归零风险?截至11月12日,深铁已累计输血307.96亿元,但支持方式已从信用借款转向抵押担保,220亿借款额度仅剩不足7亿可用。这背后是“道德风险”的规避——深铁没有兜底义务,市场化救援意味着万科必须靠自身造血。现在所有目光都聚焦三个生死节点:12月16日和28日,57亿中票将陆续到期,这是短期内最致命的考验;深铁能否将救援制度化,而非阶段性输血,决定了市场信心能否修复;三年盘活785亿货值项目的承诺尚未解危,资产处置速度远赶不上债务到期速度。机构与散户的分歧,本质是对“风险定价”的认知差异。机构赌的是深铁国资背景的隐性背书,以及万科73.5%资产负债率下仍存的腾挪空间;散户慌的是从信用风险到生存危机的质变,2024年450亿预亏已是警示,如今连优质资产都被分流至万物云,偿债能力持续弱化。但无论博弈多激烈,有个逻辑无法回避:房地产行业“高周转、高负债”模式已彻底失效。万科的困境不是个例,而是行业新旧模式转换的阵痛——当土地红利消退,过度依赖杠杆扩张的企业,必然要承受“去杠杆”的代价。12月的兑付大考近在眼前,方正证券测算的63.91亿资金缺口,万科能否通过资产处置或深铁追加支持填补?那些抄底81元债券的机构,是精准踩中拐点,还是踏入价值陷阱?你觉得万科能闯过12月的鬼门关吗?是会复制“22万科07”从46.91元翻倍至93元的奇迹,还是触发债务连锁反应?评论区留下你的判断,点赞关注,后续持续跟踪兑付进展!

0 阅读:1
余风慧

余风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