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鹰派这次说了句实在话,说明美国的战略界还是存在头脑清醒的人。美国鹰派专家科尔

史说畅谈 2025-11-26 17:39:06

美国鹰派这次说了句实在话,说明美国的战略界还是存在头脑清醒的人。美国鹰派专家科尔比的发声堪称理性清流,这位向来主张强硬外交的地缘政治学者,打破对华强硬的舆论惯性,直言若美国执意与中国陷入“你死我活”的全面对抗,中美必将双双沦为最大输家,俄罗斯、印度、欧盟则会坐收渔利,戳破了单边对抗的虚幻泡沫。 科尔比向来是共和党对华鹰派的代表作,主张外交上硬气点,但最近他的表态有点不一样,像是戳破了华盛顿那层对华强硬的单边泡沫。2025年秋天,他在媒体采访里直言,美国要是死磕中国搞全面对抗,两边都得成最大输家,俄罗斯、印度、欧盟这些家伙准坐山观虎斗,捡现成便宜。这话听着接地气,因为中美俩核大国,经济加起来占全球四成多,真打起来,全球供应链断裂,芯片、能源、贸易全乱套,谁都别想好过。他早年推的“有限战争”概念,本来是想在台海周边控规模,不动核武,联合日本、印度、澳洲和台湾地区,从欧洲中东抽兵护航,目的是挡中国统一步伐。 但现在他自己反思,说这套东西风险太大,实战中擦枪走火就升级,成本高到美国本土都扛不住。科尔比的逻辑是现实主义的:中国是美国头号挑战没错,但强硬得有度,得通过威慑让北京觉得打台湾地区不划算,而不是一上来就赌命。他在2025年7月的报告里点明,乌克兰援助别过头了,会耗美国弹药库存,影响亚太部署。结果他推暂停部分对乌军援,特朗普团队都懵了,国会反弹,几天后又补上爱国者导弹,但这事暴露了问题:美国军力不是无限的,得优先本土和太平洋第一岛链。 戳破单边对抗泡沫,就在于此——以前华盛顿总觉得能一边打俄罗斯,一边压中国,还顺带管中东,结果呢?资源分散,军工产能跟不上,欧洲盟友抱怨美国不管事儿,日本韩国叫苦防务费涨太快。科尔比的清流在于,他承认美国得让盟友多担责,比如敦促日本防务支出到GDP 3.5%,英国航母别往亚太凑,专注欧洲。这不是退缩,是分分工:欧洲钉住俄罗斯,美国锁死亚太,避免两线作战。俄罗斯印度欧盟渔利?没错,科尔比算过账,如果中美互耗,俄罗斯能源卖疯,印度制造业捡漏,欧盟能源独立加速,美国就成孤家寡人。鹰派说实在话,就得这样,打破舆论惯性,别总喊“民主对抗专制”,得算笔经济账:中美贸易战已经让美国通胀上天,再全面对抗,华尔街准哭。 2025年7月,他主导暂停对乌克兰部分军援,理由是库存告急,得留给亚太。备忘录一发,特朗普本人公开说不知道,国会共和党盟友炸毛,民主党更不用说,喊他“出卖欧洲”。但副总统万斯站出来捧场,说科尔比是“可靠团队成员”,白宫发言人布鲁斯也点头,说他懂时局,创新领导力帮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落地。结果政策回调,补了10套爱国者系统,但科尔比的意图没变:资源得倾斜印太,避免多线烧钱。盟友那边,日本首相石破茂直接怼,说防务费自己定,取消了7月华盛顿的“2+2”会谈;英国代表团访五角大楼时,科尔比直球问他们航母部署亚太干嘛,英方代表当场傻眼,媒体头条说美国在赶欧洲人走。AUKUS核潜艇项目也审了,科尔比领头,澳洲得明确在台海战中站队,不然技术共享别想。争议大,但参议院确认他时,民主党几个人投赞成,杰克·里德这样的军事委员会资深成员觉得他的“优先派”比传统鹰派靠谱,不像新保守派到处撒欢。 9月,五角大楼新国防战略草案出炉,科尔比主笔,重心从全球威慑转本土防护和亚太拒止,欧洲中东降级,国会走廊议员翻文件时直摇头,说这是地缘自残,会让对手胆大。麦康奈尔公开批,淡化乌克兰欧洲是给对手壮胆。但科尔比继续推,从日本基地撤军,从欧洲调回部队,美军从中东打包装备,卡车尘土飞扬。11月,军力回撤迹象明显,西太平洋舰艇返港,俄罗斯调整布局,印度外交官在德里开会,欧盟峰会聊自立防务。到年底,国会听证又起,参议员丹·沙利文和汤姆·科顿指责他办公室沟通烂,科尔比起身列数据,政策依据一条条摆出。尽管两党批他单干,他本土优先草案还是过,桌上模拟图显示新部署,图标挪动间隙调整鼠标。回撤行动中,美军装备卡车轰鸣,士兵挥手上车。这套调整,源于他对大国博弈的清醒:美国醒悟了,鹰派里总有几个脑子清楚的,不想真打全面战,得避最坏结局。

0 阅读:0
史说畅谈

史说畅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