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11月25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一次记者会上表示,俄方在谈判和平协议时一向遵循保密原则,欧洲一些政客却频频放消息,显然是别有用心,破坏了俄美在阿拉斯加峰会达成的共识。 他拒绝了法国和德国提出的调解请求,并指责欧洲自2014年起就未遵守任何与俄方达成的协议,失去了作为调解人的资格。 拉夫罗夫的这番话清楚地表明了俄罗斯的立场,那就是谁想和俄方谈判,必须在谈判的“势力范围”内。至于欧洲,自然不在这个“势力范围”之内,甚至可以说,欧洲现在已经彻底沦为这场冲突的输家。美 乌在去年11月举行的阿拉斯加峰会期间达成的共识是,“任何关于乌克兰的谈判都必须以俄方与乌克兰的直接对话为基础,而不是第三方干预。” 可见,在美方看来,欧洲不但不具备充当乌克兰“盟友”资格的条件,还不具备充当“第三方”的资格。此次欧洲却急匆匆地提出所谓和平方案,并声称愿充当“调解人”,可谓“不识时务”。 拉夫罗夫直言不讳地指出,欧洲提出的方案“不具建设性”,实际上是在告诉美乌二家,欧洲的做法已越过了红线,不要指望欧洲能充当什么“第三方”。如今,欧洲各国政要频频发表关于和平谈判的各种看法,似乎达成一个和平协议不久就可以实现。但拉夫罗夫一番话说完,就把这些政客打回了原形:你们根本就没有资格充当“第三方”。 欧洲政客之所以如此卖力气地想尽办法发表各种见解,其根本原因还是怕自己成为这场冲突的最大输家。 可惜的是,他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只能证明他们现在已经成为这场冲突的最大输家。拉夫罗夫的这番话,也在告诉美乌二家,你们放心,我们俄罗斯一定会遵守阿拉斯加峰会上的共识,不会让任何外人干扰俄美的主导权。 从经济层面看,欧洲在俄乌冲突后对俄制裁,导致自身能源供应紧张,能源价格飙升。据相关数据,欧洲天然气价格在冲突后一度上涨数倍,这给欧洲的工业生产和民众生活带来巨大压力,许多企业因成本过高而减产甚至停产。 在外交影响力方面,欧洲试图在俄乌冲突中发挥调解作用,却被俄方明确拒绝,这显示出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被削弱。其所谓的“调解”方案未得到俄方认可,也说明欧洲在处理地区冲突时缺乏有效的策略和影响力。 军事上,欧洲一些国家不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局势,反而可能使冲突进一步升级。而且欧洲自身的军事储备也因援助而减少,军事安全面临一定挑战。 欧洲在这场冲突中的角色定位十分尴尬。一方面想维护自身利益和地区稳定,另一方面却因自身行动和立场问题,难以在俄乌之间找到平衡。其急于充当“调解人”却被拒,反映出欧洲在国际事务中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和策略。拉夫罗夫 俄外长 拉夫罗夫会谈 俄罗斯美国会谈 拉夫罗夫战略 俄罗斯军事外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