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行记·第十五站:怡园秋深,一园藏尽江南韵。 从城隍庙的古意氤氲中走出,循着秋

图说途话 2025-11-26 17:48:11

苏州行记·第十五站:怡园秋深,一园藏尽江南韵。 从城隍庙的古意氤氲中走出,循着秋阳的指引,我们踏入了苏州之行的第十五站——怡园。这座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园林,虽不及拙政园的阔朗、留园的精巧,却以“小而雅”的格调,在江南园林中占据一席之地,更藏着秋日独有的清润与雅致。 入园时,门廊处的工作人员见同行的长辈出示证件,便笑意盈盈地指引免票通道,细致的服务让旅途多了份暖意。穿过题有“怡园”二字的砖雕门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庭院中那株百年古银杏。此时秋意正浓,扇形的叶片正逐渐褪去翠绿,阳光穿过枝叶,在青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风一吹,便有几片落叶簌簌飘落。 循着园路往里走,便是怡园的核心景区。园内布局遵循“藏露结合”的造园手法,曲径通幽处,忽见一池清潭,名为“荷花池”。虽已过了荷花盛放的时节,但水面上残荷点点,搭配岸边的翠竹、叠石,反倒有了“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意。池边的藕香榭临水而建,铁艺栏杆映着碧水,檐下悬挂的宫灯随风轻摇。驻足榭中,可见池中游鱼往来翕忽,远处的锁绿轩、玉延亭隐于翠竹树影间,亭台楼阁与水面倒影交相辉映,分不清是实景还是虚境,恰如清代诗人俞樾为怡园题诗所言:“怡园小巧胜沧浪,一树银杏映曲廊。” 漫步至假山群,据传此处由叠石名家周秉忠所造,山石嶙峋,洞壑宛转。拾级而上,登高远眺,整座园林的景致尽收眼底:金黄的银杏、苍翠的松柏、泛红的枫叶,在秋日的阳光下层次分明;亭台轩榭错落有致,粉墙黛瓦与碧水蓝天相映成趣。穿行于假山洞穴中,时而幽暗深邃,时而豁然开朗,耳畔传来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与远处的鸟鸣,竟让人忘了尘世的喧嚣。颇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境。” 秋阳西斜,轻拂过园内每一处亭台轩榭,时光仿佛在此刻慢了下来。这座小小的怡园,没有惊天动地的典故,却以其雅致的布局、浓郁的秋意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离开怡园时,回望那扇古朴的园门,泛黄的银杏叶仍在风中摇曳。这座立于繁华市井中的园林,就像一位温润的老者,用岁月沉淀的雅致与从容,诉说着江南的诗意与温婉。下一站,定慧寺。原创作品 寻访苏州园林 随手拍怡园 中国园林艺术

0 阅读:0
图说途话

图说途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