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慈禧临死前一刻,太监看她马上不行了,赶紧给她喝了一碗海龟汤,吊着最后一口气,紧接着慈禧就封年仅3岁的溥仪当皇帝,随即死了,太监就拿出夜明珠含在她的嘴里,最后蒙上一块白布,一群法师跑进房间里吹鼓奏乐。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在软禁中去世年仅38岁,虽然官方宣称是病死,但民间的传闻却早已悄悄流传:慈禧太后或许对光绪的死早有预谋。 那一天紫禁城内的气氛异常沉重,慈禧的病情几乎已经到了无法逆转的地步,气息微弱,几乎看不见生命的迹象,依然那样坚持着,慈禧的意识仍然清晰,心中盘算着如何能在死前继续控制一切。 当时的紫禁城,静悄悄的,只有柔弱的太监们在悄然走动,生怕打扰到慈禧太后的最后时光,她躺在龙榻上,病痛让她整个人看上去枯槁不堪,然而一提到“权力”这两个字,她的眼神立刻充满了决绝的光芒,慈禧太后意识到,虽然自己身体已经接近崩溃,但她依然得确保大清的未来,即便在死亡面前,她也不愿放下曾经紧握的权杖。 光绪帝的死无疑加速了这一切的进程,慈禧几乎在光绪死后的那一刻决定,溥仪必须继位,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她指定了载沣作为摄政,尽管溥仪还年幼不懂政务,但这是她为自己未来的统治铺下的棋盘,慈禧太后的坚决和不容置疑,成了她最后的力量,哪怕死神已经悄悄向她走近,她还要在死前安排好一切,确保一切都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之内。 而此时慈禧的生命之火已经接近熄灭,她的身体几乎无法承受任何的震荡,然而她依然让李莲英等太监端来海龟汤,这种汤早在宫中就被传为“续命神汤”,许多人都相信这能让奄奄一息的人多活片刻。 李莲英小心翼翼地喂她,慈禧艰难地吞下汤水,眼睛却瞬间恢复了一丝光亮,仿佛那汤水给她带来了最后的力量,于是她口述了自己的遗诏:溥仪继位,载沣摄政。这是她最后的安排,或许也是她一生权力斗争的终极目标。 即使是这样的安排也无法延缓清朝的命运。就在慈禧口述完最后的指示后,她的生命彻底熄灭了,紫禁城内空气凝固,时间仿佛停滞,谁也无法相信,这个曾经主宰着大清朝半个世纪的女人,终于走到了她生命的终点。 李莲英拿出了那颗夜明珠,这颗珍贵的珠子在光线下闪烁着微弱的绿光,仿佛为慈禧的死注入了一丝神秘的力量,慈禧的葬礼,堪称奢华到极点,江南织造府用了三年时间制作她的寿衣,使用了三百多名绣工,八十斤金线,而她的棺材内部则覆盖了珍珠和翡翠,极尽奢华。 尽管如此慈禧的死依然无法掩盖大清的颓势,地方督抚的吊唁往往都显得冷漠和敷衍,尤其是英美等外国势力的态度更加耐人寻味,英国公使在电报中直言,“这个统治中国的女人终于死了,是我们在华利益的机会,”她的死,也意味着她一生的统治将永远留给历史去评判。最终的葬礼中,棺材竟然渗出血水,恶臭四溢,这或许是清朝腐朽的象征。 但慈禧显然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千方百计维持的权力体系终究没能抵挡住时代的洪流,仅仅20年后,清东陵被孙殿英带人炸开,慈禧的遗体被发现时仍然保存得完好,口中依旧含着那颗夜明珠,这颗珠子最后流落到了宋美龄手中,经过一番辗转后,最终进入了洛克菲勒家族,之后下落不明。 大清王朝也早已在她死后不久陷入了危机,1912年2月溥仪的退位诏书由隆裕太后代签,大清的最后一根稻草也随之断裂。那时的清朝,已经无力再支撑它的辉煌与衰败,慈禧的“算计”无法改变历史的轨迹,曾经统治的江山最终没能逃脱衰败的命运,正如她的夜明珠,闪烁过一段光辉后便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慈禧的一生充满了权谋与执念,她无数次运筹帷幄,试图掌控自己的命运与大清的未来,历史的洪流无情,封建王朝的腐朽从来不是单个人的权谋所能拯救的。 无论她如何费尽心思,通过一碗海龟汤、一颗夜明珠来试图延续权力,最终都未能挽救住大清的命运,这个历史的悲剧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衰败不是由一位权臣或皇帝能够决定的,而是整个制度的腐败和时代的变革所共同推动的。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