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8月30日,新四军特务营营长叶道志被以叛逃罪执行枪决,叶道志被枪决前夕,他的战友陶勇曾多次向新四军军部求情,但依然没能阻止他被枪决的事情。 新四军刚建,1937年底军部在汉口挂牌,1938年1月移南昌,后来到皖南岩寺。叶道志到那儿,本是抽调老红军骨干来加强战斗力,可他这安排,让不少红四方面军老干部心里不平衡。徐长胜原是团长,到新四军当特务营参谋;陈五和原师长,成了补充营营长。三人常凑一块儿,聊起过去南征北战,现在却从团以上干部跌到营级,难免牢骚多。1938年7月31日,这仨人借口看地形,带上手枪和干粮,留张纸条说去延安,悄没声儿地北上。军部发现后,认定是叛逃,马上派侦察科长李志高带人追。追兵在景德镇附近树林堵上,徐长胜当场中弹身亡,叶道志崴脚被抓,陈五和钻林子逃了。叶道志押回军部,关起来审,他一口咬定没投敌,就是想回八路军继续抗日。可那时候国共合作刚起步,新四军得向国民党第三战区证明纪律严明,顾祝同那边盯着呢,军部上报后批下来,定叛变罪。陶勇是第二支队副司令员,跟叶道志老战友,从红四方面军共事多年,听说后急眼了。他连着几天跑军部,向粟裕、罗炳辉、叶挺求情,拍胸脯担保叶道志不是那种人,还拉上谭知耕几个原红四方面军军官联名写信。陶勇甚至提许世友当年拉人脱离八路军去打游击,毛主席都没枪毙的例子。可叶挺那边觉得这是军纪问题,得杀鸡儆猴,批评陶勇思想有问题,还开斗争会。8月30日,叶道志在岩寺镇外沙地执行枪决,年仅28岁。整个过程,军部上报顾祝同批复,严格按程序走,那年头部队刚整编,内部风吹草动就放大,纪律重于一切。 新四军从南方游击队拼出来,兵源杂,作战灵活,可国民党第三战区顾祝同管着,随时找茬。叶道志他们仨出走,正赶上国共摩擦多,黄桥战役前夕,韩德勤部就盯着苏北,新四军得稳住阵脚。枪决后,军部内部通报典型,强调纪律,部队士气没散,继续打鬼子。 陈五和逃掉后,改名陈康,辗转到陕北八路军129师,主动交代,挨了批评教育,1939年1月进随营学校当教员、营长,1940年10月任386旅17团副团长、团长,772团团长。百团大战、神头岭战役,他率队设伏,歼日军好几百,缴获机枪几十挺。太岳军区第四分区副司令、代司令,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13旅旅长,二野13军副军长,一路打到西南。1955年授中将,1989年92岁去世。 徐长胜就没这么走运,当场没了,遗体草草埋林子里。叶道志家属在湖北老家背黑锅,好多年不敢抬头。陶勇求情不成,反倒挨批,可他没服软,继续在新四军干,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第一师三旅旅长,反清乡、车桥战役立功,1945年天目山战役指挥苏浙军区第三纵队。 解放后,他进海军,当副司令,东海舰队政委,1955年授中将,1967年去世。叶道志这案子尘封45年,到1983年10月21日,总政治部复查,翻档案、访老战士,包括陈康证言,结论是违纪不是叛变,恢复党籍军籍,追认革命烈士。家属拿到通知,那才松口气。这平反来得晚,但总算还了公道。 叶道志要是活着,没准儿跟陈锡联并肩授衔。总之,这故事不光是遗憾,更是教训,抗日统一战线,纪律为先,大局为重。新四军那十年,血火中铸就铁军,华中人民长城,永记史册。





